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岳西縣溫泉鎮資福村王步文故居里,參觀者絡繹不絕。 (資料圖片)
近日,記者走進岳西縣溫泉鎮資福村,村口不遠處一座高大偉岸的雕像吸引著來往行人的目光。這是中共安徽省委首任書記王步文一家三口的雕塑,雕塑下方“薪火相傳”4個字分外醒目。
離開雕像,步行不到兩分鐘,小丘環抱下一座土黃色的老式民居映入眼簾,這里便是王步文故居。這位革命先烈在短短33年人生中歷經風雨、飽受磨難,卻矢志不渝投身革命,用碧血丹心譜寫了一曲紅色贊歌。
年少立志誓救國
王步文1898年出生于潛山縣衙前區資福寺(今岳西縣溫泉鎮資福村)一個書香門第,自幼讀私塾。 1917年在衙前粹新高等小學讀書時,他開始接觸《新青年》等進步書刊,并組織了以團結同學、砥礪學業為宗旨的“樂群會”,經常與同學切磋學業,縱論國事。 1918年春,眼見許多貧困學生因學校擅增學雜費而輟學,王步文便帶領“樂群會”的同學與校長說理并進行斗爭,最終校長被迫辭職,貧寒學生得以返校繼續讀書,但王步文因此被校方開除。
同年秋,王步文到安慶求學。在這里,他進一步接觸進步思想,樹立了以改造社會為己任的遠大志向。在一篇題為《中國今日大病之安在》的作文中,他慷慨激昂地抒發了自己的抱負:“和民眾團結起來,趕走帝國主義,打倒軍閥,挽救危若卵石的中國”,同時表明自己堅韌不拔的決心,“予決不以一敗而心冷,再敗而心灰,終必達其志而后已。 ”
1919年,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爆發,消息傳到安慶,王步文激動不已。他積極聯絡青年學生,組織罷課、游行示威等活動聲援正義。因在斗爭中表現出的堅決、勇敢與非凡的組織才能,王步文先后被選為安慶學生聯合會委員、安徽省學生聯合會副會長,成為安徽省早期學生運動領導人之一。
點燃星火促燎原
“在斗爭中成長起來的王步文,深刻認識到只有點燃新思想的火花,才能為革命播下不熄的火種。 ”岳西縣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汪子彬介紹,五四運動后,王步文和同學一道創辦了 《黎明周刊》《安慶學生》和《洪流》等秘密刊物,宣傳新思想、新文化。
1921年4月,王步文等發起成立了安徽省最早的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在他的領導下,安慶廣大青年學生和先進的知識分子先后開展了抵制日貨、“六二學潮”、驅逐省長李兆珍等斗爭,有力推動了安徽青年運動的發展。
1923年,王步文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積極參與籌建安徽早期黨組織——中共安慶支部。隨后,包括組織黨團員學習革命理論、開辦工人夜校等黨的各項工作在安慶如火如荼地展開。
1924年,因局勢惡化,黨員被迫轉移,中共安慶支部的活動暫時中斷。在此情況下,王步文進入上海大學社會系學習,同時組織安徽學生駐滬辦事處,并根據黨中央的指示繼續開展革命活動。
“他走到哪,革命的活動就開展到哪,紅色的星火就傳到哪。 ”汪子彬指著故居內的展板說,即使1925年遠渡重洋赴日本留學,王步文仍然在旅日進步青年學生和華僑中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并與在日本的國民黨反動派展開斗爭。
英勇獻身勵后人
1927年,回國后的王步文先在上海中共中央組織部工作,同時任國民黨上海特別市黨部組織部長,后又任上海總工會青年部長。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王步文任中共安徽省臨時委員會委員兼中共懷寧縣臨委書記。同年底,返回家鄉開展革命活動的王步文為營救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的兩位黨內同志,領導了梅城暴動。盡管暴動因叛徒告密而失敗,卻就此點燃了皖西、皖西南地區通過武裝斗爭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星星之火。
1931年2月,中共安徽省委在蕪湖正式成立,王步文任省委代理書記兼宣傳委員。 3月,成為中共安徽省委首任書記。
正當各項工作順利開展之時,1931年4月6日因叛徒出賣,王步文在蕪湖柳春園被捕,并被押送至安慶飲馬塘監獄。被押時,反動當局以高官厚祿相許,他不為所動;施用各種酷刑逼供,他堅貞不屈。 5月31日,敵人無奈之下對他下了毒手,王步文于安慶就義,時年33歲。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 “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為我們換來了美好生活。身處和平年代,我們不僅要珍惜當下所擁有的幸福生活,更應該時刻銘記他們不朽的精神。 ”如今擔任王步文故居管理員的余海霞正是王步文的后人,十多年來,她默默守護著故居,為每一位參觀故居的游客講述先輩走過的紅色之路。
多年來,前來王步文故居瞻仰革命先烈的參觀者絡繹不絕,故居也被列為安徽省黨員干部黨史教育基地、省級廉政教育基地、安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岳西縣青少年紅色教育基地等。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