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近年來,長豐縣紀委監委高度重視廉潔文化建設,進一步整合縣內文化資源,擇優在人數相對較多、人口相對集中的村居,因地制宜,加強廉潔文化陣地建設,充分利用主題公園、廣場、長廊等活動場所,真正讓廉潔清風吹到百姓身邊,讓浩然正氣溢滿鄰里鄉間。
錦上添花,小角落發揮大作用。長豐縣紀委監委協調各鄉鎮(區)與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法治政府建設、美好鄉村建設、工程項目建設、街道走廊等緊密結合起來,整合現有資源,優化資源配置,遵循“只增不減”原則,通過廉潔宣傳廊、廉政公益畫板、廉潔宣傳報等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在原有基礎上增加“廉潔”元素,寓廉于景、景中帶廉,將自然美、生態美、人文美、廉潔美巧妙融匯,形成獨特的廉政教育風景線。
雙鳳經開區依托“谷陽書舍”城市閱讀空間,開辟“清風廉政”圖書角,面向所有居民開放借閱,深入打造清廉社區的文化品牌,成為廉潔宣傳教育向基層社區延伸的新抓手。
“來這里看書看到清風廉政圖書角,驚訝過后更多的是感覺理所當然,現在國家反腐敗力度空前,與之相匹配的廉政文化宣傳工作也必須跟上才對。”來這里看書的雙鳳經開區干部小汪如是說。
博采眾長,小場所體現大融合。長豐縣紀委監委將傳統教育項目特別是紅色教育相結合,不斷注入外部活力,讓廉潔文化后繼有力。充分利用和挖掘縣內紅色文化資源,在廉潔文化活動場所中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傳好紅色基因,近年來陸續建設合肥北鄉支部紀念館、劉云峰烈士紀念館、杜集五七干校、吳山廟武裝起義紀念碑等紅色場館,將廉潔文化宣傳教育融入紅色主題教育,進一步豐富了教育形式、充實了教育內涵、增強了教育實效。
楊廟鎮依托法治文化廣場,在劉云峰烈士紀念館外打造特色清風長廊,集中展示20余塊廉政文化、家風家訓等宣傳版面,使廣大市民在休閑、健身、游覽的同時,接受廉潔教育的熏陶,現已成為鎮村開展“倡廉、學廉、助廉、養廉”宣傳教育工作的陣地。
“打造清風長廊,就是希望大家在參觀劉云峰烈士紀念館的同時,也能看看廉潔文化宣傳教育,更好地感悟、傳承紅色文化。”楊廟鎮紀委書記胡松介紹。
見微知著,小細節蘊含大內涵。長豐縣紀委監委主動挖掘本地文化基因,將廉潔文化與傳統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自然文化、生態文化、休閑文化等融為一體,讓廉潔文化宣傳教育接地氣、合民意、煥生機,進一步提高廉潔文化的開放度、包容度以及群眾參與度,讓居民在生活休閑中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自覺接受廉潔文化滋養,更好地引領社會廉潔風尚,提升宣傳教育實效。
陶樓鎮陶樓社區清風公園、吳山鎮涂郢社區廉政文化廣場,選取當地傳統風俗、部分姓氏家風家訓、鄉賢名人、革命先烈先進事跡等內容,公布上墻,電子顯示屏傳播重大決策部署和優秀傳統文化,公園廣場舉辦各類喜聞樂見的宣傳活動不間斷,讓教育更易大眾接受。
“平時在廣場上散步累了,就看看這些展示牌,這些文化宣傳看了還是蠻有用的,尤其是這個家訓三字經,朗朗上口,自己念著既覺得有趣,也覺得很有道理。”吳山鎮涂郢社區村民老鄭說。
“現在我縣每一個鄉鎮至少有一個廉政文化主題公園、文化廣場、文化長廊等活動場所,也獲得了較好社會反響,在全縣營造了‘不想腐'的濃厚氛圍。”長豐縣紀委常委、監委委員董曉春介紹,下一步將更加注重挖掘本地廉潔文化特色,深入推進廉潔文化活動場所建設,不斷凈化優化政治生態,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一線、向群眾身邊延伸。(合肥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