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日前,湖南省紀委監委部署開展工程建設領域招投標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此前,陜西、四川等地紀委監委也先后將這一問題列為工程建設領域專項整治重點。
從近年查處的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來看,招投標中公告發布、標書編制、評標、簽約等多個關鍵環節仍然存在漏洞,通過規避公開招標、化整為零、圍標串標、違規公示等方式,打造“私人訂制”版招投標資格的現象較為典型。
記者觀察到,不少案例中存在規避公開招標,以邀標形式控制參標企業范圍,為屬意企業“精準”設置投標條件,實現私人意圖的情形。安徽省蚌埠市某保障性住房項目招標競爭激烈,為增加自己屬意企業的中標概率,蚌埠市招標采購管理局原局長趙明偉改公開招標為邀請招標,全程掌控投標邀請書的發出,精準設定層層“關卡”,故意將幾家有實力的企業排除在邀請招標之外。表面上看,參加招標的企業仍有五六家,但屬意的企業卻具備了極大優勢。
企業資質不夠如何參與評標?一些黨員干部違規把大項目拆分成一個個小項目,問題就能“迎刃而解”。趙明偉曾開會拍板,將一個市政工程拆分為兩個標段。工程總量降低了,對于參與投標企業的資質要求也相應降低,走后門的企業自然順利入圍。
此外,招投標中圍標、串標問題依然較為嚴重。在四川省遂寧市紀委監委查辦的案件中,甚至出現以何某、洪某、文某、羅某為首的圍、串標“四大團伙”,在實施圍標中,他們既協作又競爭,各團伙有專人負責借用公司資質、管理賬目、籌集投標保證金,對公開招標項目進行猖狂圍獵,成功中標后他們再將項目轉手,從中獲取巨額非法收益。壟斷背景下,買標人或實際施工方須排隊才能獲得買標資格。
記者梳理近期典型案件還發現,招投標活動中仍存在招標代理人員泄露信息違規參與買標賣標,評標專家受賄為圍標人員提供幫助,企業違法出借資質、虛假填報資質,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利用職務便利助長利益輸送等多方面問題。
旨在通過公開公平的市場競爭來提高投資效益的公開招投標,為何卻成了權錢交易的灰色地帶?一些招投標程序又緣何形同虛設?
國家統計局官網顯示,截至2019年,全國建筑業企業單位共有10萬余家,從業人數超過5400萬人。一面是經營業績、資質或技術相近的企業扎堆、僧多粥少,一面是項目建設單位在招投標中處于絕對強勢的地位,掌握充分信息、控制著招標的節奏。一些企業緊盯招投標權力資源,圍獵“說了算”的領導。
部分工程建設領域招投標體制機制不夠健全、周密,仍然存在漏洞。為個人私利,主導項目招投標進程的黨員干部甘愿規避招標。盡管招標投標法和實施條例已先后公布,紅線也已劃定,但工程類別眾多,在實際操作環節,主導項目招投標的黨員領導干部仍能假借PPP項目、保密項目等方式規避招標,或是自行設定標準,對應招標的項目不招標。
進入公開招標環節后,部分招標代理機構為謀利,甘愿淪為甲方或乙方的傀儡。招標代理機構是組織招標活動、提供相關服務的社會中介組織,應保持中立原則,自覺維持市場良好秩序。但由于全國招標代理機構多達7700余家,一些機構甘愿充當落實甲方意圖的“白手套”。為拿到代理權、執行甲方意圖,一些代理機構想方設法結交“評標專家”,泄露標底、招標信息。
面對這些圍繞權力運行的潛規則,不少市場主體也習以為常,并共同參與維護,成為其中一環。
應當看到,工程建設領域招投標亂象的出現既有干部自身原因,也有體制機制不健全等因素影響。要規范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秩序,既要重拳出擊、正風肅紀,又要完善制度、健全法治。
“打造統一規范、公開透明、服務高效、監督到位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實現‘管辦分離’是防治工程建設招投標領域腐敗問題的關鍵。”江蘇省紀委監委在充分聽取相關部門意見的基礎上,把推動“管辦分離”作為治理工程建設領域涉及招投標違紀違法問題的切入點,以專題報告形式,向省委作了匯報。
江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以省政府令的形式下發《江蘇省國有資金投資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管理辦法》,進一步完善管理與采購分離、采購與監管分離的規則和機制,推動在線監管與線下監管相結合,切斷行政權力插手公共資源交易的鏈條。
“與此同時,我們運用‘信息+制度’的模式,對招投標進行全流程監管,有力遏制腐敗高發態勢。”江蘇省住建廳建筑市場監管處負責人介紹,在省紀委監委的監督推動下,全省工程建設招投標行政監督平臺的電子監察系統進一步擴大監察范圍,由原來的12個監察點拓展為24個。
“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從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局二級單位身份升格成市政府直屬單位,監督管理局設立監督科、管理科、法規科負責綜合監督。”湖北省襄陽市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表示,在市紀委監委協調督辦下,目前該市已成立市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委員會,出臺成員單位工作聯動辦法,明確綜合監管、行業主管等職責。
“我們督促將弄虛作假的投標企業列入全市建筑市場黑名單。”該負責人還告訴記者,針對政府投資工程建設招投標管理中暴露的提供虛假業績騙取中標、圍標串標等違法行為,市紀委監委督促出臺“開標現場核驗項目管理班子人員身份證原件和執業資格證原件、招標企業公開承諾、組建國有招標代理公司”等8條硬措施。
襄陽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局負責人介紹,該局建立評標專家“黑名單”制,將不合格人員剔除出專家庫。出臺招投標工作人員“五條禁令”,實行“打招呼”備案制,嚴禁受人之托打聽特定項目信息、嚴禁向無關人員提供交易信息、嚴禁干預特定審批事項辦理等。(本報記者 張琪彬)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