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村民兵營長王某某弄虛作假騙取計生特扶資金案發生的主要原因是自身法紀意識淡薄、審核程序把關不嚴、職能站所監管不力。全體鄉村干部要深刻吸取教訓,堅決做到‘心不癢、眼不紅、手不伸’,在執行和落實政策時,寧傷關系、不傷原則......”這是六安市裕安區在全區深化“三個以案”警示教育中開展“微·鏡鑒行動”的一個縮影。
裕安區結合中央脫貧攻堅巡視“回頭看”整改,真正發揮案件查處的綜合效益,一體推進“三不”建設。由區紀委監委指導鄉鎮紀委選取近年來查處的扶貧領域違紀違法典型案例,聚焦群眾身邊事、聚焦群眾關切的事、聚焦侵犯群眾切身利益的事,同步組織開展小規模、高頻次、多載體的“微·鏡鑒行動”。精準確定受眾范圍,精心設計教育形式,在不增加基層負擔的基礎上做好“結合”文章,以“短平快”的紀法宣講、案例通報會、集中觀看警示片、廉政黨課等方式將學習教育和震懾警示相結合。通過關口前移,以案明紀、以案為鑒,實現警示教育的“精準滴灌”,讓黨員干部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時堅持以點帶面,由“個案抓特性”向“類案找共性”延伸,根據不同層級、不同對象特點,對癥施策,做實做細同級同類干部警示教育。
“發生在身邊的違紀案件,剖根析源,其背后的監管漏洞具有很強的相似性。讓典型案件以“短平快”的“微·鏡鑒行動”貫穿于黨員干部的工作日常,警示教育才有震懾力和說服力也更接地氣,從而實現潤物細無聲,教化于無形的綜合效果。”區紀委監委審理室負責人表示。(六安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