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革命理想高于天。”
去年10月4日黨課結束后,朱建波在心得筆記中寫下這樣一句話。
“忘不了革命先輩在硝煙中前赴后繼,忘不了無數英雄為祖國解放事業而奮不顧身。曾經的苦難,曾經的悲愴,讓人難忘;今天的偉業,讓人自豪,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
要不是翻看了朱建波的黨課筆記,李華珍還不知道,她的好領導、好搭檔朱建波書記,心里埋藏著這樣深沉偉大的革命信念。
“平時很少跟我們說大道理,說的最多的話就是‘我沒事’‘我還行’,從來沒見他在難題面前示弱過。”固鎮縣仲興鄉紀委副書記李華珍至今仍無法接受,那個曾經硬朗剛毅的漢子,竟然轟然倒下了。
得知朱建波離世的消息時,李華珍頓足,“朱書記的身體被熬毀了喲。”
基層紀檢部門工作千頭萬緒,強度大,壓力如山。疫情防控工作啟動以來,李華珍于1月份因手術請假,紀委干事楊婉茹又被分到村里值守,所有工作全部落到了朱建波一個人身上。
常年高負荷的工作節奏,讓朱建波放棄了一次又一次的休假,沒日沒夜撲在工作上,無論是疫情一線,還是鄉間村落,處處都可以看見他忙碌的身影。2016年2月,在仲興鄉擔任紀委書記以來,朱建波堅持原則、敢于擔當、敢于碰硬,不回避矛盾,共處置問題線索89件,立案45件,給予黨紀處分43人,追繳違紀款12萬余元。
“再難的‘硬骨頭’,都能被老朱啃下來,真是好樣的。”固鎮縣紀委監委駐公安局紀檢監察組組長鄒偉回憶當年和朱建波查辦一起村干部嚴重違紀違法案件的情景,“你別看那個被查處的村干部,平時橫得很,走哪里人家都怕三分,但朱建波一點也沒有退縮。”
“這個村干部因欺壓群眾,利用職權謀取私利,在當地影響惡劣。”朱建波接到群眾信訪舉報后,第一時間按照程序開展審查,雨天踩著泥濘入村,對涉及的群眾一個一個進行走訪詢問。他通過賬目比對,發現一筆打入其私人賬戶的10萬元資金有問題,細致分析后取得了扎實證據,最終縣紀委給予其開除黨籍處分,將其涉嫌違法犯罪問題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十余年的基層工作經歷,讓朱建波養成了細致嚴謹求實的作風。翻開案件的卷宗,在辦理封寺村原黨支部書記朱立合案件時,朱建波率領同事耗時近9個月,共對42人進行了走訪筆錄,光卷宗就有近300頁。
“把紅字標注的地方填齊,再順一遍看有沒有邏輯性錯誤。”朱建波與李華珍的微信聊天記錄,大多都是類似的內容。對于每一個案件材料,朱建波必定親力親為,反復修改推敲多次后,再交給李華珍和楊婉茹進行校對。
他說,只有勤學苦練,以身作則,才能做到“打鐵必須自身硬”,從而在人民群眾中產生強大凝聚力和向心力。
他說,選擇紀檢監察工作,就是選擇與輕松享受背道而馳。既然干了,就要干好,這就是紀檢干部的職責。
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驚天偉業,只有終身不改初心、終身不忘使命,用短暫的一生踐行了一名共產黨人入黨時的錚錚誓言,用生命詮釋了紀檢監察干部的忠誠擔當。
3月19日是個大晴天,李華珍坐在辦公室,望向朱建波慣常坐著的位置,幻想這位嚴格的老師隨時都會站起身,指出她材料里的一個錯別字。
然而,這一刻永遠不會再來到。(蚌埠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