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在人類的生活史中,微生物常常隱而不現,只有當我們被因它們而起的疾病擊倒時,才猛然意識到微生物的存在。因此,人們常常給微生物冠以惡棍之名,直到今天仍然容易談菌色變。可事實上,在我們的生命歷程中,微生物不僅從未缺席,而且必不可少……在每個自成“動物園”的人體之上,微生物能塑造器官、防御疾病、消化食物、馴化免疫系統、指導行為,并賦予我們各種神奇的能力。
共生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現象。在所有的共生現象里,經常出現的一方,就是微生物。英國科普記者埃德·揚描寫微生物的作品就命名為《我包羅萬象》。“所有的動物學都是生態學。如果不理解我們身上的微生物,以及我們與微生物的共生關系,我們就無法完全理解動物的生命運作。”微生物如何豐富和影響了其他動物呢?
在我們身體的腸道里,生活著大量的微生物。我們經常聽到的益生菌、乳酸菌等,都能改善人體的腸道生態環境,幫助我們消化吸收。腸道菌群影響人體的食物攝入和食物選擇。
人類意識到細菌的存在并逐漸認識它,有一個漫長的過程。瘟疫如此可怕,魔鬼的因子到底是什么?直到17世紀后半葉,才有人通過顯微鏡發現了這些微小之物。隨著青霉素與抗生素時代的來臨,許多致命疾病被攻克,然而,抗生素殺死了那些我們想要消滅的細菌,同時也殺死了那些我們想要保留的細菌。有時候,還很難人為判定某種細菌的好壞。比如,幽門螺桿菌會引起胃潰瘍,還會增加人類罹患胃癌的風險……但現在,科學家們發現,幽門螺桿菌會抑制胃酸回流,降低食管癌和哮喘的患病風險。
幽門螺桿菌的例子,說明了人類對于微生物的認識存在偏差與誤解。在古老地球的早期時段,微生物悄然改變周圍的環境,使之變得宜居。微生物對環境有著很強的反應能力,這些反應能力迅速地體現在它們采用的策略里,這些策略是可遺傳的。進化自有它的道理,適者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就意味著微生物的反應能力和行為策略。共生形成的合作過程通常平靜溫和,作為伙伴有時會出現對抗,這其中有些是出于本能的反應,有些是由特殊的遭際而引發的。大致上表現為合作共贏的局面。
當胎兒經過母親的產道誕生,這個過程將沿途接收他來到人世的第一批禮物——微生物。它們會幫助嬰兒構建一個超級生物體,抵御病毒的入侵,增強消化能力,合成維生素必需的營養素,調節免疫能力等。人類的代際延續不僅需要接收一套DNA,同時也需要接收細菌的傳統信息,以建立人體最早的防疫部隊。
微生物是我們親密的共生伙伴,但并不總是友好的。以沃爾巴克氏體細菌為例,這種細菌讓某些生物的雌性無性繁殖,讓某些生物的雄性變成雌性。微生物能與包括人類在內的各種生物形成互惠關系,前提就是這對它是有好處的,拋棄和背叛經常發生,競爭更不在話下。看上去美麗的秋日森林,其實是微生物與北美山松甲蟲合作導致的災難現場。
微生物很厲害,不過,它們的宿主,特別是我們人類,并非就處于劣勢。科學家消滅登革熱的方法,就是讓蚊子染上沃爾巴克氏體細菌,這可真是“釜底抽薪”的絕招。基因并不只是垂直傳遞,幾十億年來,細菌一直在進行基因的水平轉移。微生物推動著生物演化,經過多次淘汰與選擇,把好的變異保留了下來。所以,生物多樣性至關重要,所有生命在符合自身利益的前提下會自發通過合作而運轉,盡力達到整體的平衡。唯有如此,才能萬象更新。(林頤)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