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出自北宋蘇轍的《新論中》。原句為:“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完以平,而后加石木焉,故其為室也堅?!币馑际钦f,想要建造房屋,應當先打好地基。地基夯實平整,再在上面砌墻架梁,這樣建成的房屋才會堅固耐用。
蘇轍打的這個比方,通俗而形象地闡釋了強基固本的觀念。古往今來,不少智者賢人都曾撰文討論過強基固本對于為人處世、治國理政的重要意義,留下了很多富有哲理的論述?!墩撜Z·學而》中記載,孔子的學生有若認為“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即君子要潛心致力于根本的事物,確立了根本,治國做人的基本原則也就隨之產生了?!对娊洝ご笱拧な帯分校髡呒偻兄芪耐蹩谖强畤@商紂王之無道,其中一句是“人亦有言:顛沛之揭,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撥?!贝髽浒蔚垢鐾粒θ~雖然暫不傷,樹根已壞難久長,朝代興衰的道理也正是如此。那么,他們提到的“基”或“本”究竟指什么?
有人認為執政者之第一要務在砥礪德行?!蹲髠鳌分杏涊d了一則“子產告范宣子輕幣”的故事。晉范宣子執政,諸侯去朝見晉國時貢納的財帛很重,鄭國人對此感到頭痛。當時在鄭國執政的子產托人帶信給范宣子,勸他不要貪圖財貨而忽視德行。信中寫道:“夫令名,德之輿也。德,國家之基也。有基無壞,無亦是務乎?有德則樂,樂則能久。”德行是國家和家族的基礎,有了基礎才不至于敗壞。有了德行就會與人同樂,與人同樂才能在位長久。唐代名臣魏徵的觀點與之類似,他在《諫太宗十思疏》中寫道:“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痹谖横缈磥恚胍獓野捕ㄒ欢ㄒ穹e道德仁義,正如樹木要根深才能葉茂。
有人認為治國之本是富民利民。《管子·治國》中云:“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弊髡哒J為富民的內涵主要是鼓勵農民廣積五谷,積極發展農業生產。漢代劉安在《淮南子·汜論訓》中提出,“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政教有經,而令行為上。茍利于民,不必法古;茍周于事,不必循舊?!币簿褪钦f治理國家的根本原則就是要利民,讓老百姓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治國者應當“法與時變,禮與俗化”以期“利于民”。
而在蘇轍看來,“先治其基”的“基”指的是制度體系?!稒璩羌匪珍浀纳现邢氯缎抡摗窐嫵闪艘唤M環環相扣的政論,系統闡發了蘇轍對古今治道的思考。他一針見血地指出“今世之弊,患在欲治天下而不立為治之地”。何謂“為治之地”?他舉例說明,“凡今世之所謂長幼之節、生養之道者,是上古為治之地也”“舉今《周官》三百六十人之所治者,皆其所以為治之地”。蘇轍認為,治理國家需要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體系,特別是在吏、兵、財三個方面除弊興利,才能實現天下大治。
先賢們對強基固本重要性的闡發,對后世乃至今日的治國理政觀念產生了深遠影響。我們現在常說的“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其實講的就是同樣道理。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改革發展時期,我們黨始終重視抓基層、打基礎,把鍛造堅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發揮其戰斗堡壘作用視為治黨治國的重要抓手。這既是總結古今治道、結合具體實際得出的有效經驗,也是肩負民族復興使命、致力于長期執政的百年大黨,能夠在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保持自信從容的重要法寶。(宗齊)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