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從漢代到明清,以《孔子家語》、《顏氏家訓》、《朱子治家格言》為代表的家訓文本作品綿延流傳,在為后輩立人立世樹立了道德榜樣的同時,還為世代子孫行為做事提供了規范準則。在潛山縣官莊村余氏宗祠內,流傳上百年的余氏家族家規家訓,不僅教育余氏后代做人要做“孝義人”,還告誡子子孫孫做事只做“清廉事”。
一、余氏宗祠家規家訓簡介
余氏宗祠,位于潛山縣官莊鎮官莊村境內,其北依金紫山,西靠鳳凰山,東臨麒麟山、鳳溪河,緊鄰官莊村委會、廣興老屋與新旗美好中心村,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宗祠最早由余文章于乾隆57年(1792年)修建,本意為懷念母親,供奉祖先,整治家風;2013年官莊村在原三進兩廂建造結構基礎上,修繕建成約400平方米支祠公所,不僅供奉著世代余氏家族名人名牌,還懸掛有 “五世同堂”、“七葉衍祥”恩賜匾額,成為官莊村傳承歷史文化、宣傳家族家規家訓、教育余氏后代的主要陣地。現祠堂東廂房設為家族要事、重事商討中心,西廂房設為農耕展覽屋、圖書室,既為村委會、村民理事會與村民代表提供了決策會議室,又為開展文娛活動、豐富業余生活建立了文化活動中心。
余氏家規家訓,制定于清朝乾隆年間,流傳至今,現珍藏于余氏宗祠內。家規家訓古語文言總計十六條,現今傳世“十戒十務必”:
一戒同室操戈、執氣爭論,務必敦行禮讓、孝友成家;二戒愚笨胡鬧、縱情邪術,務必耕讀明理、風清氣正;三戒雜沓散漫、不務正業,務必整肅潔凈、擇業安守;三戒目無尊卑、忘恩負義,務必孝悌忠信、知恩圖報;四戒好奢淫意、鋪張浪費,務必精簡適宜、從儉節約;五戒斷章取義、虛實不辨,務必明察秋毫、真假必分;六戒獨執己見、霸權裁斷,務必和同商議、民主決策;七戒馬虎推辭、半途而廢,務必細毫必載、持之以恒;八戒徇私枉法、罪罰不辦,務必秉公剖釋、執法重判;九戒插科打諢、橫逆不遵,務必正色莊容、嘉言善行;十戒余中取利、營私茍藏,務必取之有道、大義為公。
二、家規家訓助力廉政文化建設
余氏“十戒十務必”的家規家訓,至今為余氏子孫所謹記、遵從,官莊村借力余氏家規家訓,大力開展廉政文化建設,全力營造“風清人心齊、氣正事業興”的良好氛圍,促進美好鄉村黨政建設、鄉風文明建設和鄉村旅游業的快速發展。
借力打造廉政人文景觀,以清風環境塑造人。建成廉政文化宣傳墻,書畫二十四孝、四十行從業圖,撰寫精選余氏家族家規,傳承中華民族勤勞、廉潔光榮傳統;修建“連心橋”,寓意敦行禮讓、孝友成家,為融洽一河兩岸村民相處關系搭建和諧通道;修繕“惠民亭”,以示黨和政府清正、愛民政策惠及廣大村民;設立黨務、村務、廉政公開欄,加強村民監督、督促自身作風建設,營造“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清風環境。
全力營造廉政文化學習氛圍,以廉潔理論武裝人。開設專題廉政黨課,播放反腐倡廉電教片,講解宣傳家規“十六條”,加強全體黨員和群眾積極分子黨性修養教育,增強拒腐防變能力;于余氏祠堂農家書屋中專門開辟“廉政書架”,珍藏余氏家規文本,提供大量廉政故事、反腐倡廉文化小說和余氏家族名人傳記,結合村內文化歷史底蘊,教育黨員干部、全體村民知廉史、思黨恩、做廉人、報黨恩。
加強廉政文化活動宣傳,以正確輿論引導人。組織退休人員及社會熱心人士組建廉政文化宣傳隊,利用余氏家族名人歷史故事、家規家訓,走村串戶開展說廉、唱廉、頌廉活動;利用傳統元宵節、國慶節人口聚集之便,以村婦代會為代表組織文藝演出,改編家規“十六條”,演出反腐倡廉戲曲說唱節目,以活潑生動的方式讓廣大村民深入理解家規家訓,切實踐行清廉事業;大力加強兒童、青少年家規家訓訓誡和廉政文化教育,開展廉政文化進校園活動,讓廣大兒童、有志青年成為家里的“廉政助手”、“小廉管家”,以此規范影響家庭文化氛圍,督促父母家長廉潔從業。
家風正,則民風淳;家風正,則政風清;家風正,則黨風端。父母的品行,兒女的孝行,以身作則,樹立高尚的品行,保持優秀的家風家訓,對子女科學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養成,社會文明的進步、和諧風氣的形成,以及廉潔自律、勤政為民的黨風建設具有積極的意義。
家風家訓,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是一個社會的價值縮影,家風好,子女教育得好,社會風氣好才有基礎;黨員班子家風好,內在素質、黨性修養高,才會促進黨風廉政建設、提升黨的形象聲譽。在潛山縣官莊村,流傳至今的十六條家規家訓,是全村黨員修身立人,長效保持清廉黨風的一劑良藥,可簡要概括為“勤于治學、勉于做事、廉而從業、清而立世”十六字謹言規訓。
玉琢成器,不學難立。余氏“治學”家風有助于號召黨員、全體村民,加強黨紀國法學習,黨性修養鍛煉,端正價值取向、工作生活作風,強化拒腐反腐意識;有助于全力突破地域、資源等客觀條件制約,拓展視野,創新思維,豐富學識,自覺提升自身素質、業務本領,提高為民辦事、為民服務能力。
立業成事,積少成多,耗勤勉長久之力。家風勤儉,子孫承襲,不用邪力,不走歪路,不抄捷徑,不越法律界限,用金石可鏤之恒心,成光明磊落之事業;“勤勉”余氏家規,黨員行思謹記,可滌蕩黨內污穢臟亂邪氣,塑清正廉潔之黨風。
廉為尺,清為鏡,廉潔從業,清白立世。物欲橫流,世事浮沉,鑒余氏“清、廉”家訓,戒驕奢、戒淫逸,立謙虛自律之品性;廉潔清白,嚴謹立業,“清廉”家風,有助于全體黨員褪去浮躁,沉淀心性,出浮世淤泥而不染,保廉政黨風之久遠。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個人成長的重要平臺,有什么樣的家規家訓就能教育出什么樣的個人,有什么樣的家風往往就可以反映出什么樣的個人作風。余氏家風家訓,有助于培育優秀、清廉的黨員,構建和諧清新的黨風;而黨內風清氣正、自律自謹,才會獲得村內百姓擁護,才會促進上下黨務、美好鄉村的建設與發展。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