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共產黨人心中的戒,是為官從政、干事創業必須堅守的理想信念、道德操守、黨紀法規。這種“戒”,不是一時之戒、一事之戒,而是長期之戒、終身之戒。
“取本分之財,戒無名之酒。”為官處事,戒之在心。心中有戒,則行為有矩、抵腐有力。
湯顯祖在《與無去上人》中寫道,四香戒如教上。不亂財,手香;不淫色,體香;不誑訟,口香;不嫉害,心香。常奉四香戒,于世得安樂。湯顯祖所感悟的“四香戒”,對為官者頗有啟示。大凡為官者,誰都想青史流芳、人生留香。如果心中無戒,不守官德,驕奢淫逸、貪贓枉法,只能留下惡名、留下污穢。
縱觀歷史,那些清廉之官、勤能之吏,無不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很多百姓心中的清官,還留下了啟迪后人的“官戒”。
南宋官員真德秀,總結為官經驗,寫下政訓:“律己以廉。凡名士大夫者,萬分廉潔,止是小善一點,貪污便為大惡不廉之吏。如蒙不潔,雖有它美,莫能自贖。”明代官員郭允禮,治政有為,為政清廉,深得群眾愛戴。他任無極知縣時寫下官戒:“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被康熙譽為“天下清官第一”的張伯行,一生踐行自己寫下的官箴:“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他們一輩子為政以德、清廉勤勉,與他們心中有戒、心存敬畏是分不開的。
操守為居官根本。清代直隸總督孫嘉淦曾立下“居官八約”:事君篤而不顯,與人共而不驕,勢避其所爭,功藏于無名,事止于能去,言刪其無用,以守獨避人,以清費廉取。此八約,也是為官八戒。孫嘉淦堅守此八約,一生正直清廉,他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一直受到賞識與重用。
正是因為堅守底線、廉潔自律,古之為官從政者,才得以出現“一錢太守”劉龐、“二不尚書”范景文、“三湯道臺”湯斌、“四知先生”楊震、“五代清郎”袁聿修這樣的清正之官。
我們黨的干部有著崇高的理想信念,有著嚴格的紀律約束,更應該做到心中有戒,更應該成為清正廉潔的時代楷模。一位縣委書記曾寫下《愛民十戒書》:“一戒敬民心不恭,高人一等難服眾;二戒親民喜作秀,嘩眾取寵罵不休;三戒察民太輕浮,民生百樣皆辛苦;四戒利民位不正,勞民傷財結怨深……”黨員干部如能守此十戒,不僅能一生平安,還能一世英名。
事實上,很多黨員干部都立下了為官的箴言,也有屬于自己的“四香戒”“十戒書”。焦裕祿起草了《干部十不準》,自己帶頭不搞特權、不搞特殊化;谷文昌用權以廉,認為“當領導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凈,把自己的腰桿挺直”;楊善洲清廉一輩子,信奉“共產黨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為人民謀福祉”……正是憑借著一輩子堅守底線、追求高標準,無數像他們那樣的共產黨人,一生干凈、一世清白,留下了浩然正氣、錚錚鐵骨。
相反,那些被查被糾的貪腐官員,都是從心中無戒開始滑向深淵的。他們把不好用權的“方向盤”,系不好廉潔的“安全帶”,念不好自律的“緊箍咒”。如此一來,就會滋生“被抓的總是少數”的僥幸心理,就會在“圍獵”和“糖衣炮彈”面前敗下陣來,從而走向黨和人民的對立面。
共產黨人心中的戒,是為官從政、干事創業必須堅守的理想信念、道德操守、黨紀法規。這種“戒”,不是一時之戒、一事之戒,而是長期之戒、終身之戒。倘若只戒一事一時,遲早也會出問題,就不可能做到一生得安樂。
心中有戒,則不越規;心中無戒,則必逾矩。只有永遠守戒,永葆操守,正確處理公與私、義與利、是與非、正與邪、苦與樂、親與清的關系,增強政治定力、紀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才能在形形色色的誘惑面前不為所動,始終保持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陶連鵬)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