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習近平在北京大學考察時強調
抓住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根本任務
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
5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北京大學考察。這是習近平在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與正在就“解讀新時代”進行座談交流的中外學生親切交談。新華社記者李濤攝
5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北京大學考察。這是習近平同北京大學師生座談并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李濤攝
5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北京大學考察。這是習近平在北京大學臨湖軒北側的小庭院看望部分資深教授和中青年教師代表,并同他們親切交談。新華社發(盛佳鵬攝)
5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北京大學考察。這是習近平在北京大學金光生命科學大樓一層大廳認真聽取關于學校學科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科研創新能力提升等情況介紹。新華社記者姚大偉攝
在五四青年節和北京大學建校120周年校慶日即將來臨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北京大學考察。習近平代表黨中央,向北京大學全體師生員工和海內外校友、向全國各族青年、向全國青年工作者致以節日的問候。他強調,堅持好、發展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續奮斗。廣大青年要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肩負起國家和民族的希望。高校要牢牢抓住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根本任務,堅持辦學正確政治方向,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
季春時節,北大校園鮮花盛開,草木蔥蘢,生機盎然。上午9時許,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王滬寧,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郝平、校長林建華陪同下,首先來到臨湖軒,參觀“新時代——北京大學近五年成就展”。古色古香的臨湖軒里,一塊塊展板圖文并茂,一組組數據清晰直觀。習近平認真聽取情況介紹,仔細察看北大在文理科學科成就、人才培養、隊伍建設、國際交流、社會服務等方面重要成果展示,對北大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他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北大繼承光榮傳統,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立德樹人成果豐碩,雙一流建設成效顯著,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成績突出,學校發展思路清晰,辦學實力和影響力顯著增強,看了令人欣慰。他強調,國家發展同大學發展相輔相成。我們要在國家發展進程中辦好高等教育,辦出世界一流大學,首先要在體現中國特色上下功夫。
臨湖軒北側的小庭院,緊鄰未名湖,景色宜人。習近平來到庭院,看望部分資深教授和中青年教師代表,并同他們親切交談。他們當中既有鄧小南、王緝思、林毅夫、錢乘旦、申丹、杜維明、安樂哲等資深老教授,也有彭鋒、渠敬東、余淼杰、蔣朗朗等優秀中青年教師。習近平對他們說,看到各位老教授身體健康、精神矍鑠,非常高興,你們幾十年如一日筆耕不輟、悉心育人,為培養黨和人民需要的優秀人才作出了積極貢獻,我向你們表示敬意。美國籍的漢學大師安樂哲先生,翻譯過《論語》、《孫子兵法》等中國傳統經典,2013年榮獲第六屆世界儒學大會頒發的“孔子文化獎”。習近平親切問他來自哪所大學、來中國多長時間、是否適應這里的生活,并希望他更多向國外介紹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總書記還勉勵中青年教師向老一輩專家學者學習,繼續在教學和科研上用心耕耘。
近年來,北京大學培養和匯聚了一批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科研綜合實力、原始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在金光生命科學大樓一層大廳,展示了近年來北京大學在理科、工科、醫科等領域的科研成果。習近平認真聽取關于學校學科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科研創新能力提升等情況介紹,并仔細察看新一代干細胞技術、碳芯片技術、微型雙光子顯微成像系統等科研裝置和實物模型。習近平對大家說,看了你們的成果展示,我為你們感到驕傲。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國家綜合國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最關鍵因素。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是國之重器、國之利器,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須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要繼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把人、財、物更多向科技創新一線傾斜,努力在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上取得更大突破,搶占科技創新制高點。高校是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科研人員是我國科技創新的重要隊伍。要加強學科之間的協同創新,加強對交叉學科群和科技攻關團隊的支持,培養造就更多具有國際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
北京大學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發源地,近年來成立了全國第一家馬克思主義學院,并于今年1月成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習近平來到這里參觀“北京大學與馬克思主義主題展覽”。習近平認真觀看展覽,深入了解學校開展馬克思主義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學、研究情況。他強調,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就是要堅持“馬院姓馬,在馬言馬”的鮮明導向和辦學原則,為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推動馬克思主義進校園、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發揮應有作用。
隨后,習近平走進國際馬克思主義文獻中心,察看館藏馬克思主義典籍,詢問“馬藏工程”進展情況,稱贊他們的工作非常有意義。閱覽室里,一些中外學生正在就“解讀新時代”進行座談交流。習近平走到他們中間,認真傾聽討論,并同大家互動交流。總書記問大家為什么選擇馬克思主義專業、學習這個專業有什么體會,同學們興奮地一一回答。同學們問總書記“您是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您學習馬克思主義有什么好的方法”,總書記熱情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學習經驗。他對在場的外國留學生說,要了解中國,就要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人文思想和發展階段,特別是要了解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習近平強調,北京大學是中國最早傳播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地方,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出了重要貢獻。今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也是《共產黨宣言》誕生170周年。我們對馬克思和《共產黨宣言》的最好紀念,就是把黨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好、宣傳好、貫徹好。他勉勵大家緊密聯系世情國情黨情的變化,認真開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拿出更多有分量有說服力的研究成果。
11時許,習近平來到北京大學英杰交流中心,參加師生座談會。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郝平、哲學系教授王博、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本科四年級學生宋璽分別發言。習近平認真聽取他們的發言,不時插話,現場氣氛熱烈。
最后,習近平發表了重要講話。他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廣大青年生逢其時,也重任在肩。廣大青年既是追夢者,也是圓夢人。追夢需要激情和理想,圓夢需要奮斗和奉獻。廣大青年應該在奮斗中釋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習近平強調,堅持好、發展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續奮斗。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今天,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我們黨的教育方針,是我國各級各類學校的共同使命。高校只有抓住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根本任務才能辦好,才能辦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
習近平提出,辦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要抓好三項基礎性工作。
第一,堅持辦學正確政治方向。我國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也是我國大學最鮮亮的底色。要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深化學生對馬克思主義歷史必然性和科學真理性、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的認識,教育他們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世界、分析世界,真正搞懂面臨的時代課題,深刻把握世界發展走向,認清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讓學生深刻感悟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為學生成長成才打下科學思想基礎。要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轉化為辦好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自信。
第二,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是大學建設的基礎性工作。要從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度,考慮大學師資隊伍的素質要求、人員構成、培訓體系等。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讓教師更好擔當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要抓好師德師風建設,引導教師把教書育人和自我修養結合起來,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
第三,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人才培養體系涉及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等,而貫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建設,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內容。要堅持黨對高校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把我們的特色和優勢有效轉化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能力。要下大氣力組建交叉學科群和強有力的科技攻關團隊,加強學科之間協同創新,加強對原創性、系統性、引領性研究的支持。要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力爭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的重大突破。
習近平強調,當代青年是同新時代共同前進的一代。廣大青年既擁有廣闊發展空間,也承載著偉大時代使命。每一個青年都應該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不辱時代使命,不負人民期望。廣大青年要忠于祖國、忠于人民,了解中華民族歷史,秉承中華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獻國家。要立鴻鵠志、做奮斗者,培養奮斗精神,做到理想堅定,信念執著,不怕困難,勇于開拓,頑強拼搏,永不氣餒。要求真學問、練真本領,通過學習知識,掌握事物發展規律,通曉天下道理,豐富學識,增長見識,更好為國爭光、為民造福。要知行合一、做實干家,面向實際、深入實踐,嚴謹務實、苦干實干,在新時代干出一番事業。要以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擔當,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努力奮斗,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我們的奮斗中夢想成真。
習近平離開學校時,道路兩旁擠滿了師生,大家紛紛向總書記問好,爭相同總書記握手,齊聲高喊“團結起來、振興中華”,齊聲高唱《歌唱祖國》,習近平滿懷深情同大家揮手告別,掌聲、問候聲和歌聲、口號聲在校園里久久回蕩。
丁薛祥、孫春蘭、蔡奇、何立峰及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有關活動。
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
(2018年5月2日)
習近平
各位同學,各位老師,同志們:
今天,有機會同大家一起座談,感到非常高興。再過兩天,就是五四青年節,也是北大建校120周年校慶日。首先,我代表黨中央,向北大全體師生員工和海內外校友,向全國各族青年,向全國青年工作者,致以節日的問候!
近年來,北大繼承光榮傳統,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立德樹人成果豐碩,雙一流建設成效顯著,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成績突出,學校發展思路清晰,辦學實力和影響力顯著增強,令人欣慰。
五四運動源于北大,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始終激勵著北大師生同人民一起開拓、同祖國一起奮進。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奮斗,是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的生命力所在。今天,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上,北大師生應該繼續發揚五四精神,為民族、為國家、為人民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從五四運動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這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都是劃時代的。
我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我國發展的戰略安排,這就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廣大青年生逢其時,也重任在肩。我說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我們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廣大青年要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肩負起國家和民族的希望。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我記得,1981年北大學子在燕園一起喊出“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響亮口號,今天我們仍然要叫響這個口號,萬眾一心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廣大青年既是追夢者,也是圓夢人。追夢需要激情和理想,圓夢需要奮斗和奉獻。廣大青年應該在奮斗中釋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同學們、老師們!
近代以來我國歷史告訴我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持好、發展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續奮斗。我們的今天就是這樣走過來的,我們的明天需要青年人接著奮斗下去,一代接著一代不斷前進。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高等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今天,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我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當前,我國高等教育辦學規模和年畢業人數已居世界首位,但規模擴張并不意味著質量和效益增長,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
大學是立德樹人、培養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學習知識、增長才干、放飛夢想的地方。借此機會,我想就學校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同各位同學和老師交流一下看法。
我先給一個明確答案,就是我們的教育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前不久,我在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向全體代表講過:“中國人民的特質、稟賦不僅鑄就了綿延幾千年發展至今的中華文明,而且深刻影響著當代中國發展進步,深刻影響著當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我講到中國人民的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這種偉大精神是一代一代中華兒女創造和積淀出來的,也需要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國勢之強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學。”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我們黨的教育方針,是我國各級各類學校的共同使命。大學對青年成長成才發揮著重要作用。高校只有抓住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根本才能辦好,才能辦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為此,有3項基礎性工作要抓好。
第一,堅持辦學正確政治方向。《禮記·大學》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古今中外,關于教育和辦學,思想流派繁多,理論觀點各異,但在教育必須培養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這一點上是有共識的。培養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說具體了,就是培養社會發展、知識積累、文化傳承、國家存續、制度運行所要求的人。所以,古今中外,每個國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來培養人的,世界一流大學都是在服務自己國家發展中成長起來的。我國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也是我國大學最鮮亮的底色。今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在世界人民心目中馬克思至今依然是最偉大的思想家。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和一些早期著名活動家,正是在北大工作或學習期間開始閱讀馬克思主義著作、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并推動了中國共產黨的建立。這是北大的驕傲,也是北大的光榮。要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深化學生對馬克思主義歷史必然性和科學真理性、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的認識,教育他們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世界、分析世界,真正搞懂面臨的時代課題,深刻把握世界發展走向,認清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讓學生深刻感悟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為學生成長成才打下科學思想基礎。要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轉化為辦好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自信。只要我們在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上有作為、有成效,我們的大學就能在世界上有地位、有話語權。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人才培養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而育人是本。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這是人才培養的辯證法。辦學就要尊重這個規律,否則就辦不好學。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要把立德樹人內化到大學建設和管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做到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
第二,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人才培養,關鍵在教師。教師隊伍素質直接決定著大學辦學能力和水平。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需要一大批各方面各領域的優秀人才。這對我們教師隊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樣,隨著信息化不斷發展,知識獲取方式和傳授方式、教和學關系都發生了革命性變化。這也對教師隊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建設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是大學建設的基礎性工作。要從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度,考慮大學師資隊伍的素質要求、人員構成、培訓體系等。高素質教師隊伍是由一個一個好老師組成的,也是由一個一個好老師帶出來的。2014年教師節時我同北京師范大學的師生代表座談時就如何做一名好老師提出了4點要求,即: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我今天再強調一下。
古人說:“師者,人之模范也。”在學生眼里,老師是“吐辭為經、舉足為法”,一言一行都給學生以極大影響。教師思想政治狀況具有很強的示范性。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讓教師更好擔當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
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應該是師德師風。師德師風建設應該是每一所學校常抓不懈的工作,既要有嚴格制度規定,也要有日常教育督導。我們的教師隊伍師德師風總體是好的,絕大多數老師都敬重學問、關愛學生、嚴于律己、為人師表,受到學生尊敬和愛戴。同時,也要看到教師隊伍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對出現的問題,我們要高度重視,認真解決。要引導教師把教書育人和自我修養結合起來,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
第三,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萬仞之深。”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既要有高尚品德,又要有真才實學。學生在大學里學什么、能學到什么、學得怎么樣,同大學人才培養體系密切相關。目前,我國大學硬件條件都有很大改善,有的學校的硬件同世界一流大學比沒有太大差別了,關鍵是要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人才培養體系必須立足于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來建設,可以借鑒國外有益做法,但必須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
人才培養體系涉及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等,而貫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建設,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內容。要堅持黨對高校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把我們的特色和優勢有效轉化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能力。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大學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加強對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的攻關創新。要下大氣力組建交叉學科群和強有力的科技攻關團隊,加強學科之間協同創新,加強對原創性、系統性、引領性研究的支持。要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力爭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的重大突破。
同學們、老師們!
當代青年是同新時代共同前進的一代。我們面臨的新時代,既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代,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關鍵時代。廣大青年既擁有廣闊發展空間,也承載著偉大時代使命。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我衷心希望每一個青年都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不辱時代使命,不負人民期望。對廣大青年來說,這是最大的人生際遇,也是最大的人生考驗。
2014年我來北大同師生代表座談時對廣大青年提出了具有執著的信念、優良的品德、豐富的知識、過硬的本領這4點要求。借此機會,我再給廣大青年提幾點希望。
一是要愛國,忠于祖國,忠于人民。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孫中山先生說,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樣愛國”。我們常講,做人要有氣節、要有人格。氣節也好,人格也好,愛國是第一位的。我們是中華兒女,要了解中華民族歷史,秉承中華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要時時想到國家,處處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國者愛之,害于國者惡之”。愛國,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獻國家。
二是要勵志,立鴻鵠志,做奮斗者。蘇軾說:“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王守仁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可見,立志對一個人的一生具有多么重要的意義。廣大青年要培養奮斗精神,做到理想堅定,信念執著,不怕困難,勇于開拓,頑強拼搏,永不氣餒。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1939年5月,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慶賀模范青年大會上說:“中國的青年運動有很好的革命傳統,這個傳統就是‘永久奮斗’。我們共產黨是繼承這個傳統的,現在傳下來了,以后更要繼續傳下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是我們人生難得的際遇。每個青年都應該珍惜這個偉大時代,做新時代的奮斗者。
三是要求真,求真學問,練真本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知識是每個人成才的基石,在學習階段一定要把基石打深、打牢。學習就必須求真學問,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不能滿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識。要通過學習知識,掌握事物發展規律,通曉天下道理,豐富學識,增長見識。人的潛力是無限的,只有在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中才能充分發掘出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發展是第一要務,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希望廣大青年珍惜大好學習時光,求真學問,練真本領,更好為國爭光、為民造福。
四是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實干家。“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到的東西,不能停留在書本上,不能只裝在腦袋里,而應該落實到行動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謂“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每一項事業,不論大小,都是靠腳踏實地、一點一滴干出來的。“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這是永恒的道理。做人做事,最怕的就是只說不做,眼高手低。不論學習還是工作,都要面向實際、深入實踐,實踐出真知;都要嚴謹務實,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苦干實干。廣大青年要努力成為有理想、有學問、有才干的實干家,在新時代干出一番事業。我在長期工作中最深切的體會就是: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
同學們、老師們!
辛棄疾在一首詞中寫道:“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我說過:“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新時代青年要乘新時代春風,在祖國的萬里長空放飛青春夢想,以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擔當,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努力奮斗,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我們的奮斗中夢想成真!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