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李文政永遠都忘不了那個早晨。窗外漫天飛雪,他和安徽渦陽縣福利中心的小伙伴們都還賴在床上。房門這時被推開,福利中心院長梅建走了進來。
“冷不冷?需要再加床被子嗎?”梅建走到孩子們床前,彎下腰輕聲問。
“不冷,被子夠厚了!”聽到孩子們的回答,梅建才終于安下心來。
梅建是從家中步行到福利中心的,他的頭發上落滿了雪花,鞋子、褲腿也都被雪水浸濕。然而他顧不上這些,第一時間來到福利中心收養的孩子們的宿舍,生怕他們著涼、生病。
“冷了就告訴我,千萬別凍著!”梅建一邊給孩子們掖被角,一邊還不忘囑咐著。
“梅爸爸,您放心吧!”李文政答。然而那時的他并不知道,這聲叮囑成了他與梅建最后的對話。
“連夜趕回去,我不放心孩子們”
2018年元旦過后,一場大雪席卷了整個江淮大地。渦陽,這座位于皖北的縣城正遭受著多年來最大的雪災。
吳啟福是渦陽縣福利中心的一個孤兒,1月6日,他突然感到腹部劇烈疼痛,被送到縣里的定點醫院后,醫生診斷其為急性闌尾炎,需要盡快手術。然而因為吳啟福患有心臟病,縣里的醫院并沒有處置這種病情的把握。
“轉院!”梅建得知這一消息后,當即決定將孩子送往擁有更好醫療條件的蚌埠去治療。
渦陽離蚌埠有100多公里,駕車需兩個多小時。此時天已黑,暴雪并沒有減弱的跡象。因為路況惡劣,高速也已封閉。
“要不明天再去吧!”民政局、福利中心的同事都勸說梅建,然而梅建卻堅持連夜趕赴蚌埠。“吳啟福情況特殊,如果不及時治療,很有可能引發穿孔,我不能讓孩子遭這份罪啊!”梅建不顧同事、家人的勸阻,給吳啟福收拾好行李,便和福利中心的司機一起開車將孩子送往蚌埠。
大約晚上10點鐘,他們抵達蚌埠。梅建趕忙安排吳啟福入院,看著孩子逐漸脫離危險,他終于松了一口氣。
吳啟福暫時沒事了,然而福利院那些重病、重殘的孩子還牽動著梅建的心。“這次的雪太大了,天氣這么惡劣,萬一他們出現意外怎么辦?”盡管當時已是深夜,梅建還是決定冒雪趕回去。
然而,就在回程路上,車子于縣道發生車禍,梅建再也沒能回到他心心念念的福利中心。
“連夜趕回去,我不放心孩子們!”那晚的10點45分,梅建在縣民政局的微信群里發了這樣的一條消息,他的同事們至今不愿相信,這竟成為梅建的“絕唱”。
“他是我們的梅爸爸”
2015年年底,梅建被調到渦陽縣福利中心工作。
“他平時愛穿牛仔褲,打扮也很時髦。”梅建剛到福利中心時,孩子們都覺得他是個“酷院長”,不太敢同他講話。然而幾周后,這個“酷院長”已經成為孩子們心中的“梅爸爸”。
“梅爸爸,梅爸爸,快來抱抱我!”早晨一上班,梅建就會被孩子們圍住,小一點兒的孩子抱住他的腿不撒手,大一點兒的則是拉著他的手聊天。這個平時總是樂呵呵,從不發脾氣的院長很快便融入孩子們中間。“他沒有一點架子,總是關心著我們的生活、學習,在我們眼中,他不像院長,更像是‘梅爸爸’。”李文政告訴記者。
在福利中心,有幾個孩子已經上了初中,平時課業繁忙,晚上8點多才能回來吃飯。梅建聽說后便急了:“這不行!孩子們都在長身體,不能餓著!”他馬上安排會計給每個上初中的孩子都辦了飯卡,讓他們下午5點多在學校先加個餐,放學后再回福利中心吃晚飯。
在孩子們眼中,這樣的事情多得數不清。
“換季了,給孩子們多買些衣服,穿得好,孩子們心情也好!”
“升初中了,課業跟得上嗎?要不要多買些輔導書?要不報個補習班吧!”
作為福利中心70多個孩子的“梅爸爸”,梅建把每一個孩子的大事小情都放在心上。因為放心不下他們,梅建幾乎每天都住在福利院,連自己兒子摔斷腳腕都沒時間回家照看。
梅建已經連續幾年沒有在家度過除夕夜了,在萬家團圓的日子里,梅建深知,自己除了是自己兒子的父親,更是這70多個孩子的“梅爸爸”。
“只要有希望,一個都不能放棄”
何苗是個患有先天性青光眼的孩子,為了能讓其重獲光明,梅建從未停止過尋醫問診的腳步。“院長請來北京的專家為何苗看病,又親自帶著孩子去合肥、上海的大醫院問診。”福利中心的陳明明回憶,“‘只要有一點希望,就不能放棄!’院長總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只要有治愈的機會,不論再遠、再難,他都要嘗試。”
有一段時間,梅建的身上總是有一道道的抓痕,其實這些傷口都來自一名叫和辰的孩子。和辰今年5歲,從小就被查出患有腎母細胞瘤,在他兩歲多時,瘤子直徑已有七八厘米。和辰的肚子被瘤子撐得鼓鼓的,不僅行走困難,甚至連站立都需要大人的幫助。梅建來到福利中心后,親自帶著孩子去北京兒童醫院做手術。
“和辰是被家人遺棄的,再加上飽受病痛折磨,他的脾氣很怪、很暴躁,喜歡抓人、撓人,大家都怕他,可是梅院長卻總是耐心照顧和辰。”福利中心的生活老師侯娟對記者說,“梅院長的手上、胳膊上被和辰抓的都是血道子,可是院長一句怨言也沒有。”和辰的手術很成功,在梅建和福利中心老師的悉心照料下,他漸漸恢復了往日的笑容與童真。
梅建少年時便失去了自己的父親,所以他更加懂得親情與家庭在孩子幼小心靈中所占據的分量。“我們再疼他們,都不如幫他們找一戶好家庭。”在福利中心收養的孩子中,有20余人是寄養在普通家庭里,這20余戶家庭是梅建反復考察后為孩子們精心挑選的“歸宿”。即使這樣,梅建還是不放心,他經常到各家回訪,甚至還讓家長在微信上發一些孩子們的生活照給他,看到孩子們發自內心的笑臉,梅建的心里才能踏實些。
在這間小小的福利中心,梅建傾注了太多心血。他為棄嬰構筑溫暖的家園,為患兒描繪健康的愿景,讓孩子們重拾對生活的希望。
“梅爸爸,請再愛我一次!”追悼會上,孩子們泣不成聲,近千名群眾自發從各地趕來為他送行。看著黑白相片中的梅建,他們多么希望這位“梅爸爸”只是出了趟遠門。然而他卻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那些他始終牽掛著的孩子。(李睿宸)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