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這已經是我們鄉第六屆‘農民唱、唱農村’文藝匯演了,十六個節目都是咱們干部群眾自編自演的,尤其是廉政小品《暗訪服務大廳》,通過幽默的語言和生動的表演,把廉政教育變成群眾喜聞樂見的大眾文化,更加貼近農村生活實際。”銅陵市義安區胥壩鄉紀委負責同志說道。
近年來,義安區堅持把基層廉政文化建設納入到黨風廉政建設總體部署上,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多維度搭建平臺,讓廉政文化、廉潔教育融入居民日常生活中,促進黨風、政風、民風轉變。
整合項目資源,搭建宣廉平臺。加強陣地“硬”建設,把廉政元素融入到樓宇文化建設、美麗鄉村建設和村級黨組織標準化建設中,讓每一棟居民樓內都張貼上廉政提醒語、每一處文化墻上都刻畫出廉政圖文、每一個休閑廣場上都豎立起廉政宣傳櫥窗、每一間農家書屋里都設立有“廉政書架”。提升宣傳“軟”實力,發揮家庭在廉政價值觀培育中的作用,結合“傳育立行”教育工程和文明戶、最美家庭、鄉村好人等評比活動,以家庭為載體,正村風、樹民風、帶家風,引導全民參與、宣傳和傳承優良家風家訓,營造濃厚氛圍。
融合地方特色,搭建展廉平臺。依托該區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紅色資源,因地制宜,打造廉政文化一村一品。在一代名相盛度的故里天門鎮雙龍村,創作以盛度廉潔故事為原型的廣播劇《御賜牡丹》,利用電臺和廣播播放,讓群眾在洗滌勞作、漫步休閑中受到教育和啟迪。在國家級古村落鐘鳴鎮龍潭肖村,立足良好的人文環境,圍繞新四軍三支五團團部遺址,挖掘革命故事,讓游客在欣賞古村落的同時接受廉政教育。改編老洲鄉成德村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銅陵牛歌”,把反映反腐倡廉建設、農村新風新貌、黨的十九大精神等內容匯編成詞填入曲中,并組織文藝骨干表演傳唱。除此之外,該區還相繼推出《新風贊》《五大媽盛贊新時代》《暗訪服務大廳》等一批反映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反腐倡廉建設的優秀文化作品。
結合中心工作,搭建固廉平臺。緊盯村干部基層黨風廉政建設這一“關鍵少數”,把控思想源頭,將廉政意識貫穿于中心工作中。開通“五務”公開監督平臺,構建“互聯網+監督”新模式,對20項村級“小微權力”進行梳理,制定村級事務民主決策、集體經濟財務審批審核等流程圖,要求行政村將“小微權力”的運行過程的關鍵環節和運行結果,通過“五務”公開監督平臺全面公開。把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舉措串聯起來,筑牢基層廉政建設的堅實堤壩。(銅陵市紀委、市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