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孫家鼐(1827—1909),字燮臣,號蟄生、容卿、澹靜老人,安徽壽州(今淮南壽縣)人。清咸豐九年(1859)狀元,與翁同龢同為光緒帝師。累遷內閣學士,歷任工部侍郎,署工部,禮部、戶部、吏部、刑部尚書。1898年7月3日以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受命為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首任管理學務大臣,1900年后任文淵閣大學士、學務大臣等。卒后謚曰“文正”。
光緒十六年(1890)授都察院右都御史、工部尚書,兼順天府尹。光緒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戰爭即將爆發,朝議主戰, 他力諫“釁不可啟”,主張忍讓屈和。甲午海戰失敗,朝野震驚,他提出了變法自強的政治主張,認為要振興中華,要注重科學,興辦實業,國家欲富強、民族要興旺首先要開辦學堂。
光緒二十四年(1898)光緒帝下詔推行變法,廢科舉,興學堂,辦報編書,命孫家鼐主辦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研究歐美日本國家辦學體制。孫家鼐提出“以中學為主,西學為輔;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主張。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后,他奉慈禧命至西安任禮部尚書。還京后,拜體仁閣大學士,歷轉東閣、文淵閣、晉升武英殿充學務大臣。
光緒三十二年(1906)清廷宣布立憲,設立資政院,孫家鼐出任總裁,光緒三十四年(1908)二月,賞太子太傅,在壽縣城北街建太傅第(今中共壽縣縣委黨校址)。
1909年(宣統元年)即資政院成立的前一年,孫家鼐卒于北京,歸葬故里壽州(墓冢在今壽縣城南九龍鄉)終年83歲。著有《續西學大成》。身后謚“文正”,入祀賢良祠。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