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以前也聽說過高齡補貼,但我年紀大了不會操作,孩子也不在身邊,所以一直拖著沒辦,現在好了,村里的干部主動上門幫我辦理,給我省了不少事。”近日,明光市明南街道林圩村村民井大媽領到了360元高齡津貼,面對前來回訪的街道紀工委工作人員,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此前,該市紀委監委信息技術室運用高齡津貼發放監督模型,對全市高齡津貼發放數據進行比對,發現多個鄉鎮(街道)存在高齡津貼應發未發問題,信息技術室隨即通過預警信息流轉辦理系統進行分辦。明南街道紀工委收到問題反饋后,第一時間整合村紀檢委員力量,通過查閱資料、入戶走訪等方式開展摸排,排查過程中發現,因信息更新遲滯、政策宣傳不到位、老年人行動不便等原因,共計26名符合條件的老人未享受高齡津貼。對此,街道紀工委立即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及村安排專人入戶宣傳政策,收集材料,幫助適齡老人辦理申領業務。截至目前,該街道已為19名老人發放高齡津貼5040元,全市共補發高齡津貼90余人22000余元。
這是明光市紀委監委運用大數據監督,賦能惠民政策落地落實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該市紀委監委積極推動將大數據技術與紀檢監察工作全面融合,聚焦養老、鄉村振興、安置房等群眾關心關注的領域,依托基層公權力監督平臺的海量數據、算力、算法,有針對性地搭建一批監督模型,通過數據碰撞、比對,第一時間發現異常情況,及時生成預警信息并交辦核查。健全“室組地聯動、班子聯片督導”工作機制,強化問題線索核查處置,做實大數據監督“后半篇文章”。今年以來,已搭建大數據監督模型6個,產生預警信息750余條,查實35條,轉化為問題線索33條,立案14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5人,挽回經濟損失8萬余元,推動完善規章制度2項。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挖掘大數據應用新模式,探索完善數字賦能、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監督模式,為監督插上‘科技翅膀’,以信息化應用的更大成效推動惠民政策落到實處。”該市紀委監委負責人表示。(滁州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