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六安歷史悠久、人杰地靈,皋陶文化、楚漢文化、紅軍文化、山水文化在這里交相輝映。作為老區的黨員干部,我們必須做到公正清廉心無愧,光明磊落夢不驚......”這是六安市直某單位充分利用本地文化中的廉潔元素,助力上好廉潔黨課的一組鏡頭。
近年來,六安市紀委監委認真貫徹落實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相關要求,立足紀檢監察工作實際,持續擦亮“清風廉語六安紅”紅廉文化品牌,著力營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會清朗”的良好政治生態。
堅持從傳統文化中探尋。搜集整理古圣皋陶等清官廉吏的嘉言懿行,深度提煉皋陶法治精神中的“簡而廉”思想,追溯中國廉約觀念的歷史之源。去年11月20日,六安市紀委監委參與供稿的《“廉”“法”徽風》一文發表于《新華每日電訊》,有力推介了六安皋陶廉潔法治文化。
堅持從遠古印記中考尋。調動皖西博物館等專業力量,考究歷史文物中的廉潔文化,挖掘出“龍鳳獸面紋銅尊”“程先進銅盤”“青花纏枝蓮瓷瓶”等文物中蘊含的戒除貪欲、方正不茍、為官清廉等廉潔含義,讓廉潔文化有史可讀,有形可塑。
堅持從紅色歷史中追尋。以大別山精神為綱領,深入挖掘革命先烈的廉潔故事、家風故事,以及紅軍隊伍從嚴治軍、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傳統,整理出嚴守鐵令的“紅管家”洪學智、一心為公的“三讓將軍”徐立清等紅廉故事21篇。以淠史杭精神為藍本,從戰天斗地的歷史震撼中提取清廉元素,梳理出“干群同吃同住同勞動”等團結奮斗故事,以及“嚴格工作紀律、嚴控經費開支、嚴保民工口糧”等優良作風故事。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把推進紅廉文化建設作為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以‘清風廉語六安紅’紅廉文化品牌建設為抓手,壓緊壓實全市各地各部門責任,切實強化統籌協調,助力實現紅廉教育優勢互補、資源共建、成果共享。”該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六安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