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績溪縣魚川耿氏宗譜
族規家訓,是一個家族對子孫后裔的期許和要求。訓導族人,告誡族眾,要尊祖敬宗、孝悌做人、耕讀傳家、誠信做事、行善積德,做出自己的貢獻。
族規家訓,也是一部家族之法,它以朱子家禮為內核,強調修身、齊家、治國的價值取向,許多文化精髓已深入人心,成為社會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充分反映了其對族眾的約束作用和教化意義,有的成為家族、村落或社區共同遵守的條規民約。本節輯選耿氏家訓中有關“愛國”“誠信”“彰善”“敬業”“勸學”“勸業”等內容,并予以解讀。
(一)愛國
【原文】凡我族眾,無論城鄉貧富、士農工商、均須忠以報國家。……以求不辱先祖,光揚門第。愛國愛家,保我中華大業。為軍服役,勇敢報效國家。
——摘自2004年版《魚川耿氏宗譜續修·祖訓》
【解讀】凡是我族眾人,無論城市鄉村、貧窮富貴,還是士農工商,都必須精忠報國。這樣才能對得起祖宗,光耀門楣。愛國愛家,保全我中華大業。從軍服役,勇敢報效國家。
(二)誠信
【原文】守誠信。以誠為本,無信不立。
——摘自2004年版《魚川耿氏宗譜續修·祖訓》
【解讀】守誠信。要把誠信作為根本,沒有誠信的人就沒有立足之地。這則家訓言簡意賅地道出了誠信的重要性。
(三)彰善
【原文】在布施作功德者,齋曾不如濟貧,濟貧不如建橋、修路、設渡,行普濟事不如不妄取人民財,施塜不如施棺,施棺不如施樂,施樂不如周濟教導,使其不饑寒暑濕,以至于病。大抵先事之功無形,人不見其可感,故人鮮為之,是故,施恩者不必冀可見之功,受恩者必當思不見之德。余嘗舉古人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古今教人做好人只十四字,簡妙直切,曰:君子落得為君子,小人枉弗為小人。人能存心于物,不為一切害人之事,即一言有損于人,亦不輕發推之。
——摘自2004年版《魚川耿氏宗譜續修·祖訓》
【解讀】本則家訓主旨鮮明,意在倡導人們要做好事、做好人,比如積極從事建橋、修路等公益事業,接濟貧困之人等。尤為可貴的是,施恩者要發自內心地行善而不懷名利之心,而受恩者應心存感恩、真心報恩。訓詞教育人們要為善、積善,很有現實的借鑒意義。
(四)敬業
【原文】士農工商,業雖不同,皆是本職,勤則職業修,不勤則職業隳(huī,毀壞、損毀),修則父母妻子仰事俯育有賴,隳則資身無策,不免姍笑于姻里……
張安世家童數十人皆有技業,虞悰治家亦使奴隸無游手,此紳宦之最有家法者也。至于鄧禹身為帝師,位居候王,富貴極矣。有子十三人,讀書之外皆令各習一藝。推鄧禹三心,蓋欲約束子孫身心,不使空閑放蕩。即或爵除祿去,子孫亦有以資身,不至饑寒潦倒,其為子孫謀何深遠也。
——摘自2004年版《魚川耿氏宗譜續修·祖訓》
【解讀】耿氏認為,生而為人,必須掌握一門賴以謀生的手段,為士為農為工為商皆可,只要有一門技藝在身,則父母妻子皆有依靠,否則,只能一輩子受窮而被鄰里恥笑。歷史上像張安世、虞悰、鄧禹這樣的世家大族都不養一個閑人,要求子弟甚至奴仆每人必須學一門手藝以備不虞。這樣,即使遇上丟官去爵災難降臨,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生存下去,子子孫孫不至于窮困潦倒。
家財萬貫的官宦人家尚且有這樣的治家秘籍,更何況一般家庭?耿氏祖訓告訴我們,任何時候,都要養成敬業的習慣,居安思危,會惠及我們一生。
(五)勸學
【原文】環球交通,文明日啟,非復關時代之可以安常習故也。一國之強弱,一家之盛衰,無非視其人物之知識、能力為進退,是教育普及為保國、保家惟一之要素。……自今以往,族學、鄉學各從其便,普通、專門各因其材。才美者,培成之;力絀者,資助之;無才力者,則于義務教育畢業后,即令進以職業教育……。女學亦宜并重……
——摘自1919年刻本《魚川耿氏宗譜·祖訓》
【解讀】民國成立,學制變更,教育首重人民,六周即屆入學年齡,由是而國民,而高小,而中學,而大學,專門,按年紀程,循資升學。蓋年未三十,而學校教育已完全卒業矣。雖然而上為人才教育,中學以下為國民教育,遇謂子弟無論智愚,皆當受國民教育,然后司一職業,以資身而贍家。否則,不惟不知書,且不知做人道理,安望有謀生技能,自立于天演競爭之世?
(六)勸業
【原文】生貨出口少,熟貨出口者,其國強,此西人之言也。吾國生產事業群趨于商一途,百于工則墨守師承,不知增高審美思想。即其所謂商者,亦不過作外貨之分銷與原料之轉運而已。此漏厄所以日甚,財力所以日絀也。嗣后,宜趨重工業,天然品則講求種植之法,人工品則研究精進之術,使聰明才智之士破除官吏思想,從事實業,倡導興族強國,皆基于此……
——摘自1919年刻本《魚川耿氏宗譜·祖訓》
【解讀】近世文明日進,職業教育日漸發達,我國順世界潮流,亦趨重于此,各地正提倡職業教育,將欲驅普通平民群趨于職業之一途,誠使國民群趨向夫農工商各業,以科學思想,發明新理,將見職業精進,改革創新,大學生財之道,促進社會進步,國強民富。
(績溪縣紀委監委/供稿)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