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近年來,黃山市徽州區紀委監委立足職能職責,將監督護航鄉村振興作為踐行“兩個維護”、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具體行動和服務現代化大局、充分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的具體舉措,瞄準監督重點、提升監督質效,全力保障黨中央和省市區各項惠民富民、促進共同富裕政策措施落地落實,讓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紀檢監察機關要精準聚焦問題,強化監督檢查,堅決防止走過場、重數量、不具體不深入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徽州區紀委監委主要負責同志在洽舍鄉“帶信下訪”時這樣強調。
去年以來,徽州區紀委監委創新將“帶信下訪”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結合起來,梳理排查一批可查性較強、問題反映較為具體的信訪問題,交由區紀委監委領導班子成員帶信下訪,重點聚焦鄉村發展的要事、基層治理的難事、群眾關注的實事,督促推動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在收到洽舍鄉張村某村民反映自來水水壓偏低,有時甚至停水,向有關部門反映后仍未得到妥善解決的問題后,區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深入該村進行調查走訪,督促相關部門就排查出的“供水管道設置不合理”問題立即研究整改方案。經村“兩委”會議研究后對自來水管道實施改造,新建了一條300多米的自來水管引水到蓄水池,目前該項目已經完工,村民的生活用水得到了充足保障。
為扎實推動過渡期專項監督工作取得實效,徽州區紀委監委結合區情實際,下發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監督工作清單》,將15個方面43項重點任務逐項分解到各責任單位和監督單位,確保各項措施落實落細。突出重點領域,狠抓關鍵環節,各派駐紀檢監察組對區財政局、區農業農村局、區鄉村振興局等20家單位開展專項督查5輪次;督促區鄉村振興局落實主體責任,強化監督指導,每月下發工作提示單,開展督導督查3次,同時通過“四不兩直”方式對42個村開展隨機暗訪;去年12月區紀委監委有關部門對10月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督查發現問題整改落實情況開展專項督查,提出意見建議3條,推動反饋問題改徹底、改到位。
“我們通過建立健全‘鎮紀委+村監委+監事會’三位一體監督機制,督促村經濟合作社按時按要求公開財務情況、政策落實情況等,緊盯村集體資產收益管理、使用、發放的重點環節,確保工程項目的管理、建設、經營等重大事項由村集體社員表決決定,實現民主管理和民主決策?!睅r寺鎮紀委書記吳敏對做實做細日常監督,規范管理村經濟合作社,助力鄉村振興的做法介紹道。
為加快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徽州區制定出臺鞏固成果有效銜接政策22個,落實各級財政銜接資金5453萬元,其中區級財政配套900萬元,產業項目投入占比68.1%。針對強農惠農政策多、項目多、資金多的現狀以及部分村(居)財務管理不規范、少數基層黨員干部存在“微腐敗”等問題,區紀委監委創新建立紀檢監察機關與審計部門雙向聯動,審計監督、巡察監督、區委區政府綜合監督、紀檢監察監督銜接配套的“雙聯四督”工作機制,聯合區審計局、區財政局開展往來款專項整治督查,完成往來款清理單位59個,共清理往來賬470筆,清理資金5251.8萬元;對7個鄉鎮審計整改情況開展督查,發現問題293個,已整改260個,正在整改33個,收回資金38.65萬元,問責9人,出臺制度4項,進一步規范了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切實讓“小微權力”在陽光下運行。2021年,全區48個村(居)集體經濟收入7407.42萬元,同比增長6.6%,經營性收入4981.83萬元,同比增長36.7%。
此外,區紀委監委積極探索創新基層監督治理機制,建立健全小微權力“33+3”監督服務事項清單,突出先行先試,扎實開展全省農村集體“三資”提級監督和全省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服務平臺建設“雙試點”工作,在巖寺鎮廣惠社區、富溪鄉碣石村開展農村集體“三資”提級監督試點工作,建立 “1+3+3”提級監督工作格局,共提級監督重大事項20項,提級辦理涉及主要負責人問題線索1件。
去年10月,巖寺鎮廣惠社區某居民通過全省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服務平臺反映,該社區一道路施工拆除路面后,持續5個多月未完工,給居民出行帶來不便。鎮紀委接到群眾反映后,第一時間現場核實,并督促盡快完工。該投訴件辦理情況作為全省典型案例被安徽日報報道。截至目前,區紀委監委通過平臺受理群眾投訴件6件,辦結率100%,群眾滿意度100%。(黃山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