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制定正確的政治戰略策略,是黨戰勝無數風險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有力保證
善于從戰略上看問題想問題
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1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我們是一個大黨,領導的是一個大國,進行的是偉大的事業,要善于進行戰略思維,善于從戰略上看問題、想問題。
什么是戰略和戰略思維?對于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來說,戰略問題為什么極其重要?如何認識戰略和策略的關系,把戰略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結合起來?記者采訪了原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教授楊春貴,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李海青。
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
問:什么是戰略?如何理解戰略思維?
楊春貴:“戰略”一詞起源于軍事,是指對戰爭全局的謀劃和指導。中國古代又稱廟算、韜略、方略等。西方對戰略的解釋是“將軍的藝術”“在地圖上進行戰爭的藝術”“研究整個戰爭區的藝術”。但戰略不止于軍事,即使在古代,它也常常與治國理政相聯系。我國戰國時期出現的“合縱連橫”,作為一種戰略,就包括軍事、外交、政治等多方面內容。到了近現代,隨著社會生活的日益復雜化和社會交往的日益增多,“戰略”一詞被廣泛運用到各個實踐領域。
毛澤東同志《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第一章第三節題目叫“戰略問題是研究戰爭全局的規律的東西”。根據他的論述,戰略思維就是關于實踐活動的全局性思維,其本質就是通過正確處理實踐活動中各方面、各階段的關系,達到實踐整體和長遠的最佳效果,即全局的最佳效果。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戰略思維就是告訴人們如何做好全局工作。
問:對于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來說,戰略問題為什么極其重要?
楊春貴: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戰略文化傳統,善于從戰略高度謀篇布局,是我們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取得成功的一大法寶。我們常說,“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些具有戰略內涵的話,對每個人都是適用的。同樣,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個地方、一個部門、一個企業,其領導人員、管理人員只有具備較高的戰略思維能力,才能駕馭全局,取得事業成功和可持續發展。
我們是一個大黨,領導的是一個大國,進行的是偉大的事業,要善于進行戰略思維,善于從戰略上看問題、想問題。中國共產黨是能夠以百年尺度來進行戰略謀劃的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都是以百年為歷史跨度的。只有具備較高的戰略思維能力,才能有正確的戰略謀劃和戰略行動,從而有效地推動事業全局的可持續發展。
國家戰略能力的高低是國家興衰的關鍵。當今時代,各國之間綜合國力競爭空前激烈。這種競爭既表現為國家“硬實力”和“軟實力”的直接較量,更表現為國家戰略思維、戰略決策和戰略能力的深度角逐。
作為一種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戰略思維對于我們黨有效治國理政是至關重要的“利器”。恩格斯有一句名言: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對于一個國家的執政黨來說,這種理論思維具體體現為治國理政的戰略思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站在時代前沿觀察思考問題,把黨和人民事業放到歷史長河和全球視野中來謀劃,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在解決突出問題中實現戰略突破,在把握戰略全局中推進各項工作。”
一百年來,黨總是能夠在重大歷史關頭從戰略上認識、分析、判斷面臨的重大歷史課題,制定正確的政治戰略策略,這是黨戰勝無數風險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有力保證
問:回望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在哪些事件和決策中,戰略思維體現得尤為明顯?
李海青:中國共產黨是一個重視并且善于進行戰略思維的黨。自成立之日起,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從戰略高度思考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在不同歷史時期陸續回答“什么是中國革命、怎樣進行中國革命”“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戰略問題。一百年來,黨總是能夠在重大歷史關頭從戰略上認識、分析、判斷面臨的重大歷史課題,制定正確的政治戰略策略,這是黨戰勝無數風險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有力保證。
楊春貴: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系列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個領域,涵蓋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個方面,集中體現了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高瞻遠矚、總攬全局的戰略眼光、戰略智慧和戰略定力,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比如,舉什么旗、走什么路,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的戰略抉擇,在這個重大戰略方向問題上,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必須立場堅定、旗幟鮮明,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2013年1月,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八大精神,說一千道一萬,歸結為一點,就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比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的重要講話,在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以及在全國勞模代表座談會、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了深刻系統闡述,進一步指明了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戰略目標。又如,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四個方面協調推進,既包括戰略目標又包括戰略舉措,體現了目標與舉措、全面與重點的統一。再如,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創造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開闊的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觀大勢、謀大事,加強外交頂層設計和戰略謀劃,開展一系列重大外交行動,提出許多重大對外戰略思想,打開了外交工作新局面。
戰略是從全局、長遠、大勢上作出判斷和決策。正確的戰略需要正確的策略來落實。策略是在戰略指導下為戰略服務的。戰略和策略是辯證統一的關系,要把戰略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結合起來
記者:如何準確理解和把握堅持戰略思維的內在要求?可否結合黨在百年奮斗歷程中的實踐經驗談一談。
楊春貴:戰略是從全局、長遠、大勢上作出判斷和決策。具體來說,戰略思維的內在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高瞻遠矚、統攬全局,善于把握事物發展總體趨勢和方向。一是善于把具體問題上升到原則上思考,不要就現象論現象。面對當代世界紛繁復雜的各種問題,鄧小平同志說,無非是和平問題、發展問題。和平問題就是東西問題,發展問題就是南北問題,歸結起來就是“東西南北”問題。四個字就抓住了根本,抓住了全局。二是善于把局部問題放在整體中思考,不要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比如在談到生態文明建設時,習近平總書記說:“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用途管制和生態修復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如果種樹的只管種樹、治水的只管治水、護田的單純護田,很容易顧此失彼,最終造成生態的系統性破壞。三是善于把當前的問題放在過程中思考,不要急功近利。所謂“遠見卓識”,遠見才有卓識。馬克思“兩個必然”的論斷,就是遠見卓識。毛澤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預見,就是遠見卓識。
妥善處理好方法與目的、局部與全局、當前與長遠、重點與非重點的關系。善于從戰略上看問題、想問題,意味著在具體工作中,善于把解決具體問題與解決深層次矛盾結合起來,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善于把局部利益放在全局利益中去把握,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善于把眼前需要與長遠謀劃統一起來,不能急功近利、投機取巧;善于把國內形勢與國際環境結合起來,不能閉目塞聽、故步自封。
記者:如何認識戰略和策略的關系?
李海青:戰略是從全局、長遠、大勢上作出判斷和決策,泛指關乎全局、影響根本的重大原則、重要規劃和宏觀指導,策略則是針對具體問題和情況采取的處置方式、應對方法和有效對策。戰略具有全局性、根本性、長遠性、原則性、穩定性,策略具有針對性、具體性、階段性、操作性、可變性。戰略指導并決定策略,策略反映并服務戰略,策略不能違背戰略,必須遵循戰略,戰略不能沒有策略,需要策略來配套。
戰略的堅定性體現了對于重大問題的科學把握和對于重大原則的堅守,策略的靈活性體現了解決問題的手段與方式的多樣性,戰略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相結合,是馬克思主義者解決現實問題的一個基本原則,是堅持唯物辯證法和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在實際工作中的具體體現。把戰略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結合起來,既要具有戰略思維,善于從戰略上看問題、想問題,能夠抓住問題的根本和實質,確立根本原則和大的方向;也要具有創新思維,善于從策略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夠一切從實際出發和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有效可行的方案和措施,能夠因地制宜、隨機應變、切實解決問題。
黨中央作出的戰略決策必須無條件執行,確保不偏向、不變通、不走樣
記者:如何理解黨中央作出的戰略決策,各地區各部門必須無條件執行,確保不偏向、不變通、不走樣?
楊春貴:一切工作都有全局和局部的關系,都必須懂得全局高于局部、局部服從全局的道理。即使從所處的局部地位來說,也需要增強大局意識,以便更好地服從和服務于更大的全局。毛澤東同志說:“懂得了全局性的東西,就更會使用局部性的東西,因為局部性的東西是隸屬于全局性的東西的。”“只有了解大局的人才能合理而恰當地安置小東西。即使當個排長,也應該有全局的圖畫,也才有大的發展。”鄧小平同志說:“地方是在中央領導下的地方,局部是在全體中的局部,因地制宜是在集中統一下的因地制宜,如果兩者之間發生矛盾,地方應服從中央,局部應服從全體,因地制宜應服從集中統一。”全局和局部缺一不可,但是必須明確以什么為主導。
李海青:黨中央的戰略決策是對黨和國家事業的全局性、根本性、長遠性的重大問題的科學把握,體現了解決問題的基本方向、根本原則和指導思想,解決問題必須以此為前提,以此為指導。
無條件執行黨中央的戰略決策,是更好解決問題的客觀需要,是把戰略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結合起來的首要原則,是對各地區各部門的基本政治要求。策略的靈活性并不意味著否定戰略的堅定性,而是要堅決堅持和切實落實戰略安排。各地區各部門都應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無條件執行黨中央作出的戰略決策。
記者:新時代新征程,如何把戰略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有機結合起來?
李海青: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變化前所未有,當代中國正在經歷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治國理政考驗之大都前所未有。適應新方位,擔當新使命,就要在站得高、看得遠、抓得準、善創新上下功夫,以新的精神狀態和奮斗姿態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前進。
在道路、方向、立場等重大原則問題上堅定不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走出來的一條偉大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增強戰略定力,首要的就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在重大原則問題上咬定青山不放松,絕不能犯顛覆性錯誤。
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中審時度勢、抓住機遇。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要有足夠的戰略定力和戰略自信,不能掉入別人故意設置的陷阱。當然,首先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要審時度勢、內外兼顧,善于從國際形勢和國際條件的發展變化中把握方向、用好機遇、創造條件,努力發展自己,使自身不斷壯大提高。
各地區各部門確定工作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要自覺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對標對表、及時校準偏差,確保對“國之大者”領悟到位。黨中央作出的戰略決策必須無條件執行,確保不偏向、不變通、不走樣。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