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祖晨在日本留學期間照片。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檔案館供圖
祖晨在廈門大學學習時發的講義。
一
在安徽宣城以北十多公里的水陽江畔,有一座“江南小鎮”——油榨溝。1901年10月,革命先烈祖晨就出生在這里。小時候,母親經常給他講古代文武圣人、英雄豪杰的故事。1918年冬,年少的他因敬仰東晉名將祖逖聞雞起舞的精神,將原名祖茂林改為祖晨,以表明自己的遠大志向。
讀私塾時,祖晨就善于獨立思考。一天,塾師講到“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句俗語時,他立刻問道:“人世間為什么會有貧賤富貴呢?”塾師瞠目結舌,只能用“非汝所學也”搪塞而過。在家里,祖晨不忍心看妹妹受纏足之苦,便極力與父母抗爭,“一日不能使我妹妹放腳讀書,兒一日不休,兒愿犧牲一切”。他多次將裹足布藏起來,最終幫妹妹擺脫了這一毫無人性的封建束縛。
1918年秋,祖晨考入安徽省立第五中學。他受到進步老師的影響,又閱讀了許多進步書刊,開闊了政治視野,提高了革命覺悟。這年冬天,他參加了蔣光慈、錢杏邨、李克農等成立的“安社”,編印油印小報《自由之花》。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他在蕪湖學聯的帶領下,與同學們一起上街游行。1921年3月,五中校長劉希平委派祖晨邀請惲代英赴校演講。彼時,惲代英慷慨激昂的演講,大大激勵并啟發了祖晨,使他的思想得到升華。祖晨從此確立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3年秋,祖晨考入廈門大學。在廈大讀書期間,他認真學習文化知識,積極參加學生活動,并時刻關注社會政治風云變幻。1925年5月30日,祖晨請假回家,途經上海,恰遇“五卅運動”,他當即加入游行隊伍。6月,他邀集同學組織“蕪油外交后援會”,聲援上海工人、學生。8月,他赴日公費留學。此前,因關心民生疾苦,他一路上將從縣政府領回的200塊銀元留學生補貼全部散發給了窮苦百姓。
祖晨帶人在家鄉查禁日、英貨的過程中,得罪了少數不法商販,他們串通一氣,將祖晨告上法庭。開庭那天,人山人海,法官宣讀罪狀道:“私進民房,犯強奸之罪;攔船查貨,犯盜竊之罪;燒毀鴉片,犯破壞私人生活之罪……有此數罪,死有余辜!”祖晨聽罷冷冷一笑,駁斥道:“進私房,我搜出的是鴉片;攔阻輪船,我查的是日、英貨。如今國難當頭,販鴉片,就是抽我們的筋;賣日、英貨,就是喝我們的血。凡有血性的中國人,豈能麻木不仁!請問法官閣下,反帝愛國,何罪之有?”祖晨正義的聲音引起了現場人們的共鳴,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來:“祖先生講得好!”“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口號聲一浪接過一浪,鏗鏘有力,響徹整個法庭。原告們面面相覷,法官們被駁得啞口無言,不知所措。就這樣,庭審灰溜溜地收了場。
1925年底,祖晨作出了人生中最重大的抉擇,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決心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
二
祖晨在國內上學時,就養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在長崎國立醫科大學攻讀時,仍然如此。一天課后,他走進一家書店,發現書架上有一本日文版的《旅歐游記》,便買來仔細閱讀。讀后方知,這是一部詳細記載18世紀初歐洲工人遭受資本家殘酷剝削的血淚史。他聯想到此時中國工人的境況也和他們一樣,正在受苦受難,心里非常難過,便拿起筆在扉頁上寫道:“我們都是無產階級,既無衣,又無食,外加債來逼,誰害的,資產階級。大家齊努力,拿起槍和炮,打倒它,建立蘇維埃,生活甜如蜜。”
1927年2月,祖晨向黨組織提出申請,要求回國參加革命。次月,他回到上海,組織上安排他做宣傳工作。不久,他又奉命去武漢,到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十二師張發奎部任黨代表。寧漢合流后,祖晨遵照黨的指示,率領被爭取過來的北伐軍戰士,急行軍七天七夜,由武漢趕往南昌,參加南昌起義。起義失敗后,他隨部隊轉戰潮州、汕頭等地。
9月底,中共安徽省臨委派祖晨回宣城開展黨建工作。11月,宣城第一個黨組織——中共宣城獨立支部(以下簡稱“獨支”)正式建立,祖晨任支部書記。他主抓農運工作,以油榨溝為中心,白天經常借打鳥作掩護,深入農戶訪貧問苦。晚上又在鎮上舉辦“平民夜校”,教大家讀書識字,不斷提高他們的文化水平和政治覺悟。
一天晚上上課時,祖晨在黑板上畫了一個衣衫襤褸、骨瘦如柴的農友,背上馱著兩個沉重的包袱,說:“這位兄弟本身是個身強力壯的農友,饑餓和寒冷摧殘了他的健康,現在背上又壓著這兩個包袱,大家講(應該)怎么辦?”人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掀掉它!”祖晨說:“對!掀掉它!現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壓著比包袱更重的東西,那就是兩座大山,一座是外國的壞蛋叫帝國主義,一座是本國的壞蛋叫封建主義。我們要想翻身過好日子,就得起來推翻他們。”祖晨帶領北部鄉村農民打土豪、分田地,開展抗租、抗債、抗稅等一系列斗爭,掀起了宣城第一次革命高潮。
三
“獨支”的活動引起了國民黨當局的恐慌,1928年1月24日清晨,縣警察局派人到油榨溝抓捕祖晨,他機智地翻墻脫險,并繞道乘船來到蕪湖。至此,“獨支”的革命活動終止,其他委員也四散隱蔽。2月,祖晨在上海找到黨組織,后被派往閘北區開展地下工作。
1929年3月,祖晨在潘漢年的幫助下,調往《上海報》編輯部工作。1931年1月,祖晨受黨中央委派,化名李春亭,赴山東恢復和整頓黨的組織,并先后擔任中共濟南市委書記、青島市委書記,組織領導工運、學運活動。
曾于1931年到1932年擔任青島大學黨支部書記的王林同志,在《憶李春亭(祖茂林烈士)》一文中記敘道,“兩年間與上級黨領導接頭最多、最長的是李春亭(祖茂林)同志”“中等身材,文弱書生似的”“消瘦,身子骨單薄”“劍眉突出,眼神很有威力,也特別機警。眉頭一皺,豎起兩道立紋,有一種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豪邁氣概”“幾個涼饅頭、兩片咸菜,這就是他一天的營養。即便如此,他依舊用忘我的熱情投入革命運動中”。祖晨頑強的革命意志和忘我的工作精神,展現出中共黨員高尚的品質和情懷,深深地教育和感染了青島大學的學生們。
1932年6月1日,祖晨在交接工作時不幸被捕。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和高官厚祿的利誘,他始終堅貞不屈,嚴守黨的秘密,保持了共產黨員崇高的革命氣節。在獄中,他寫信勸告父母:“財產子女,只不過是生活的點綴罷了,不要把他看作私有財產,干革命就會有犧牲,要看開些,莫為游子勞思,更促兒志期堅。”
祖晨在犧牲前,大聲地向獄友們告別:“同志們,難友們,這沒有什么關系,革命的細胞是新陳代謝的,永遠死不完的,好好干下去吧!”獄中幸存下來的同志們后來回憶說,“如果他背叛了,我們全部都要犧牲了……”
祖晨烈士雖已遠去,但是他信仰至上、勇于斗爭、舍身為民的崇高精神永遠激勵著后人。2005年,濟南市在烈士犧牲的地方建起了“濼口九烈士紀念碑”。2012年,宣城職業技術學院東側的一條道路被命名為“祖晨路”。2016年,合肥大蜀山烈士陵園在顯著位置專設了祖晨烈士生平事跡展廳。此外,祖晨烈士生平事跡還被收錄進《中共黨史人物傳》《中華著名烈士》《安徽黨史上的重要人物》《紅皖家書》《宣城英烈選傳》等書籍中。2021年6月,宣城人民將“祖晨烈士紀念館”修繕一新,重新對外開放。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