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污水管道破裂的問題剛在平臺提交,不到2小時就有‘三員’上門處理,不僅修好了管道,還幫我們把社區環境整治了一番,現在這條路走起來敞亮多了!”霍山縣衡山鎮東大街社區居民王大姐提起社區“三員”小馮的工作,滿臉笑意。這一場景,正是霍山縣紀委監委深入推進村級“三員”建設、激活基層監督“神經末梢”的生動縮影。
基層監督是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的“最后一公里”,直接關系到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然而在過去,基層監督卻面臨著“熟人監督難”“力量分散化”等堵點難點問題,部分村級“三員”因長期身處熟人社會,存在“抹不開面子”“不愿動真格”現象,加之隊伍年齡結構偏大、業務能力參差不齊,監督往往停留在“走形式”“記臺賬”層面。
如何讓監督真正“沉下去”“實起來”?近年來,霍山縣紀委監委以隊伍優化、機制創新為抓手,系統推進村級“三員”建設,依托“三員”貼近群眾、熟悉村情民情的優勢,在提升“三員”監督質效上謀實招、出硬招、創新招,讓基層監督“接地氣”更“有實效”。
監督要“接地氣”,更要“有章法”。該縣紀委監委結合工作實際,定期向鄉鎮紀委派發監督清單,鄉鎮紀委在強化監督的基礎上,將一些簡單易行的監督任務拉單列項,按照“一事一培訓、一事一交辦”的原則,對村級“三員”進行事前監督培訓,現場交辦任務,限時反饋,真正把監督觸角延伸到基層神經末梢。據悉,今年以來,霍山縣“三員”隊伍通過交叉監督、跟進監督等方式,發現問題300余個,有力發揮了監督“探頭”作用,助推基層監督提質增效。
如今,一名名“三員”活躍在田間地頭、社區院落,用“小角色”扛起“大責任”,讓基層監督既有“硬度”又有“溫度”,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更強勁的“監督動能”。“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推進監督體系化、專業化、實效化建設,讓‘誰來監督’更清晰、‘如何監督’更高效、‘監督效果’更可感,切實把基層監督的‘神經末梢’轉化為基層治理的‘活力細胞’。”該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六安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