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去年以來,天長市強力實施“漁民上岸”工程,該市紀檢監察機關迅速跟進,聚焦漁民上岸易地扶貧搬遷各個環節,進行日常監督,護航上岸漁民產業發展,全力做好保障就業脫貧致富的大文章。
12月5日下午,天長市楊村鎮北蕩村漁民新村的李翠花滿面笑容告訴筆者,她家上岸進入新村居住不久,丈夫患重病去世并欠下20多萬元債務,她還要獨自拉扯兩個孩子,生活極其困難。2019年4月,在鎮紀委幫助下被安置到新村附近的絨毛玩具扶貧車間上班,兩個孩子也安排進附近的學校上學。“生活穩定,咱看到亮了,對于政府的扶貧政策和紀檢干部的幫助,只有感激之心了。”李翠花說。
“漁民上岸有了一個安穩的家,只是扶貧搬遷的第一步。他們離開‘水上漂’的湖面,還要有致富的源泉。”天長市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表示。要激發上岸漁民內生動力,為具有就業上崗能力的漁民解決就業崗位,讓他們自力更生,是漁民扶貧搬遷后續幫扶的重中之重。去年以來,天長市紀委監委集中力量協助市政府對6個漁民上岸安置點開展產業幫扶掛牌督戰,實施“一戶一策”跟蹤幫扶,摸排后續產業扶持項目,逐一整改清零。
在楊村鎮湖邊村漁民上岸扶貧安置點,每天早晨都可以看到一群人從樓上的家中下來,走進近旁的芡實加工扶貧車間,開啟一天的上班時間。“我家4口人都在這個芡實加工廠上班,每月共有9500多元收入。”上岸漁民李天靈高興地說。
除了在上岸漁民安置點建設扶貧車間外,市紀委監委還督促市人社部門推進勞務經理人制度,幫助上岸漁民貧困群眾就業。目前,全市已建立一支160余人的勞務經紀人隊伍,推薦就業2200人以上,解決漁民上岸就業脫貧“最后一公里”問題。楊村鎮北蕩村村民林修德是其中之一,他告訴筆者,自己是黨員、村民小組長,當上勞務經紀人后,經常進入安置點,逐戶上門宣講政策、聯系就業崗位,目前已介紹56個上岸漁民就業。
“作為勞務輸出市,受疫情影響,我市有眾多貧困勞動力滯留在家,其中就包括沒有產業基礎的上岸漁民,市紀委監委將穩就業納入重點監督范圍,督促市人社局一方面幫助滯留在家的貧困勞動力返崗就業,另一方面組織各鎮街加強扶貧車間建設。”天長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說,去年以來,天長市新建獲得認定的就業扶貧車間58家。(滁州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