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千百年來,蘇軾的詩、詞、散文、書法、繪畫等作品膾炙人口,廣為流傳,深受大家喜愛,想必大家都能背上一二。但對他為官清正、廉潔奉公的業績,世人卻知之不多。
有官賢良,政事卓績
嘉佑二年,蘇東坡二十二歲,一舉考中進士后,因母親病故,在家服母喪三年。二十六歲,任大理寺評事(審判員),簽書風翔府節度判官(審判長),奉命巡視陜西寶雞、虢、眉等縣,所到之處,平反冤獄,清理積案,被當地百姓稱為“蘇賢良”。
蘇東坡任杭州知府時,堅持“當天事,當天畢”,從不積壓公文。至今在蘇東坡紀念館還保存有他親筆書寫的日歷幾份,在每份日歷上,都寫著應辦事項、應審案件,辦完一件,用毛筆勾銷一件,到晚上再復查一遍,以防遺漏。他有時泛舟游湖,也要把公文帶去,在欣賞湖光山色以后,“據案判決,落筆如風雨,分爭辯訟,談笑而辦。”
任職各方,興利除弊
蘇東坡曾幾次來杭,先任杭州通判,后為杭州太守(知府)。他看到西子湖被污泥墻塞,就組織民工,葑泥筑堤,從南到北,有六橋九亭,被后人稱為“蘇公堤”。“蘇堤春曉”成為“西湖十景”之一。在修筑蘇堤時,東坡每天都要親臨工地,檢查進度。有一天,他肚子餓了,午飯尚未送到,他就和民工一起吃糙米飯。
蘇東坡不信煉丹,缺重視醫藥。他在杭州時,曾拿出私帑金五十兩,在城中開辦“病坊”(診所)一所,聘請高僧名醫給病人治療,三年醫愈千人。原名“安樂坊”,后改名“安濟坊”。
東坡在任徐州太守時,正好碰到黃河決口,他臨危不懼,親自率領軍民筑堤抗洪。七月“河決”,十月“河復故道”,保護了徐州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至今徐州還保存有“東坡黃樓”。
洛陽牡丹甲天下。花盛時,太守作萬花會,宴集之所,以花為屏障。揚州盛產芍藥,前任太守仿效洛陽,也作萬花會,勞民傷財。宋哲宗元祐七年,蘇東坡任揚州太守,正逢花會之期,他下令停辦,揚州百姓拍手稱快。他給友人王定國寫信說:“花會用花千萬多,吏緣為奸,已罷之矣。雖殺風景,免造孽也。”
廉潔奉公,堅守初心
蘇東坡從二十二歲到四十四歲,除了守母喪三年外,當了將近二十年的地方官,一直廉潔奉公,“布衣蔬食”。在封建社會,有一句民諺:“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蘇軾擔任過杭州、湖州、徐州、揚州、密州等地的知府,從未貪污受賄、以權謀私。這在封建社會,確實難能可貴。
東坡剛腸嫉惡,直言無忌。因寫了一首《檜詩》被奸臣陷害而被捕入獄,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烏臺(御史臺)詩案”。后經曹太后向宋神宗說情,又經幾位大臣保釋出獄,謫居黃州(今湖北黃岡)達五年之久。東坡從五十歲到五十八歲,仕途比較順利,仍然廉潔奉公。他五十九歲時,又遭奸臣陷害,被遠貶到海南島,度過了最后七年的艱苦歲月。
蘇軾一生命運多舛,謫居黃州,遠貶海南,半輩子行走祖國各地,詩詞歌賦書法繪畫千篇,但“人生一世,如屈伸肘。何者為貧?何者為富?何者為美?何者為陋?”或許只有那民心、廉潔才是他一生的支撐。(泗縣紀委監委派駐第五紀檢監察組 張寧)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