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王安石在《材論》中寫道,“夫材之用,國之棟梁也,得之則安以榮,失之則亡以辱”,道出了選賢任能對于國家發展的重要作用。其在《興賢》中則指出,“國以任賢使能而興,棄賢專己而衰”,以此來告誡人們,在選擇人才這個問題上,必須唯才是舉、任人唯賢,不能根據個人好惡來做選擇。
治國之要,首在用人。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會蔚然成風。但選賢任能并非易事,其前提是必須知事識人。知事不深,以事擇人難免浮于表面;識人不準,選賢任能難免有失偏頗。知事識人的關鍵,就在于“精察之”“審用之”“盡其道以求而試之”,貫穿其中的便是“不以獨見為明”。
“不以獨見為明”,確實是選人用人的良方,然而這劑藥方并非清爽可口,反倒時常伴有苦味。客觀來講,舉薦“與己同者”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因為凡人皆有個人喜好,以一己之好惡來擇人用人,順心又省力,在一些人看來是“何樂而不為”的事情。然而,這樣的選人用人方式,卻有悖于選人唯賢、任人唯賢的公理。“忤于我,未必不合于人也;合于我,未必不非于俗也。”人才的種類各異,性格也千差萬別,但只要是有利于事業,就應當選用出來。以個人好惡取人的做法不符合“五湖四海”原則,限制了選人用人的范圍,容易漏掉那些“與己不同”的有用之才,甚至會出現任人唯親、所用非人的情況。退一步來講,即使選出的人真的是出類拔萃,也很難擺脫得了徇私廢公的嫌疑。
回溯歷史,在選人用人上,有不少佳話。曾國藩廣納人才而且擅長使用,“集眾人之長,補一己之短”,其舉薦的人才遍布各行各業,甚至出現“國之重臣,悉出曾門矣”的景象。孔子的學生宓子賤深諳識人用人之道,在治理單父縣時,識破那些阿諛奉承的“陽橋魚”,重用德才兼備之人,從而留下“鳴琴而治”的千古美談。鑒古觀今,如果將“看著順眼”“用著順手”作為知事識人的標準,難免會落入“以獨見為明”的泥潭,不僅無法廣納天下良才而用之,而且還會阻塞視聽。
1980年,鄧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不少同志只是看到周圍熟悉的一點人,總在原來的一些人中打圈子,不會深入到群眾中去選拔人才,這也是一種官僚主義。這一告誡,不可謂不深刻。選拔任用人才,不能囿于一時一隅,更不能只論親疏遠近。“要建立以德為先、任人唯賢、人事相宜的選拔任用體系,堅持好干部標準,把政治標準放在第一位,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廣開進賢之路,堅持事業為上,以事擇人、人崗相適。”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要求,應當成為各級黨組織和組織人事部門的自覺遵循。
《論語》有言,“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在選拔任用干部這件事上,就要視其干事本領,觀其精神狀態、工作作風,察其理想信念、政治擔當,皆“所安者”,才是新時代需要的高素質干部。去個人好惡,以公心擇人,方能選出組織放心、群眾滿意的好干部。(張樸禾)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