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自大通區監察委員會成立以來,大通區紀委監察委適應新形勢新要求,統籌協調“一盤棋”,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方法,積極探索“派駐機構+鄉鎮紀委”協作模式,有力促進了審查調查工作的提質增效。
改革伊始,大通區面臨派駐機構人員少、辦案力量薄弱等情況,而“全覆蓋”后發現系統的問題線索日益增多,派駐紀檢監察組應接不暇。在“案件專題分析會”上,與會同志一致認為,近年來鄉鎮(街道)紀(工)委持續加大“三轉”力度,紀檢監察干部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可以嘗試讓鄉鎮(街道)的骨干力量發揮“傳幫帶”作用,與派駐紀檢監察組充分協作,形成新的辦案組合,集中攻堅問題線索,對案件快查快結。區紀委監察委信訪室、紀檢監察室、案件監督管理室、審理室從問題線索分類、流程管理、人員安排、預期效果等方面進行全面分析、聯合論證,決定探索“派駐機構+鄉鎮紀委”協作模式,確定了首批12件系統問題線索的集中排查分辦。全程采取“統-分-統”管理,由1名區紀委副書記和1名監察委委員統籌調度,6名鄉鎮(街道)紀檢監察干部分別加入派駐機構的“辦案小組”,對案件進度實行統一推進、統一管理。
大通區紀委監察委打破“單打獨斗”局面,探索創新“派駐機構+鄉鎮紀委”協作模式,“共享”辦案經驗,形成合力,有效解決了辦案人員緊張、新老人員初步融合、調查審查時效性弱等問題。同時,堅持循因施策、多措并舉,積極探索問題線索閉環管理、重大復雜疑難案件論證聯審機制和“專案組”辦案模式等,不斷推動案件質量、工作效率“雙提升”。(淮南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