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焦裕祿因為孩子看了一場“白戲”,不僅責令孩子把票錢如數補給戲院,而且建議縣委起草了“干部十不準”的規定;谷文昌帶領東山人民種下了成千上萬畝木麻黃,可自家吃飯用的桌子還是一張小石桌;楊善洲身為領導干部卻不搞半點特殊,因妻子坐月子民政部門送來30斤經濟大米和糧票,他得知后責令如數退還……“六一”兒童節的時候,在某單位組織的領導干部家風建設座談會上,面對先進典型的樁樁感人事跡,許多同志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禮和心靈震撼。
“領導干部的家風,不僅關系自己的家庭,而且關系黨風政風。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和弘揚革命前輩的紅色家風,向焦裕祿、谷文昌、楊善洲等同志學習,做家風建設的表率,把修身、齊家落到實處。”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中,深刻指出了領導干部家風建設的重要性和努力方向。
古人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正家風是極為重要的一環。家風是一個人精神成長的重要源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經這樣寫道:“從私塾到小學、到中學,我經歷了起碼有幾十位老師吧,其中有給我很大影響的,也有毫無影響的。但是,我真正的老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并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可以說,良好家風是人生成長的“奠基石”。家庭通過家教培育家風,不僅給人生系上品性的“第一粒扣子”,而且潛移默化地影響子孫后代乃至周圍的人。
家風純正,雨潤萬物;家風一破,污穢盡來。對于領導干部來說,良好家風既是拒腐防變的“防火墻”,更是領導作風的“試金石”。一些領導干部最終“禍起蕭墻”,問題往往肇始于家風不正、家教不嚴。蘇榮一人當官全家撈錢,上演“全家腐”;周本順“家風敗壞”,對親屬放任縱容……近年來查處的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中,與家庭腐敗有關的不在少數。家風不正,貪欲叢生,就會“一人當官,全家涉腐;一人落馬,牽出全家”,不但給家庭造成悲劇,而且嚴重影響黨風政風,教訓不可謂不深刻。
好的家風必有好的家規。這些家規既是有形的,如《孔子家語》《顏氏家訓》《朱子治家格言》等,然而,更多的是無形的,盡在父母的嚴格要求和影響中。楊善洲女兒說:“他生前對我們姐妹及家人非常苛刻,現在回過頭來看,爸爸不過是堅持了基本的做人做官的道理,并且用這些道理教育、塑造、感化我們。”許多人回想自己的成長歷程,并不感覺父母刻意傳授了什么,倒是無聲的影響更直接、更深刻。在什么樣的家庭里熏陶出來的,就有著什么樣的生命底色,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日用而不覺”的習慣。
領導干部作為“關鍵少數”,其良好家風除了像普通人那樣,注重打好誠實為人、干凈做事,勤儉持家、善良寬厚等人生底色外,還應有更高的標準。焦裕祿、谷文昌、楊善洲的家風,因其繼承和弘揚革命前輩的紅色家風,并融入個人的認知、實踐和特點,其風氣、風格、風尚的底色是鮮紅透亮的,不染任何雜質。他們的實踐表明,領導干部的家風建設,既要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豐富營養,更要從紅色資源中汲取精神動力,才能從高處遠處著眼,從近處微處著手,永葆紅色底蘊。
有人說,良好家風是領導干部一張靚麗的“名片”,是贏得民心的重要政治資源。此話不虛。名片的價值是無形的,必須倍加珍惜;名片的底色是紅色的,必須永葆本色;名片又是易污染的,必須經常擦拭。無數靚麗名片的匯聚,就是共產黨人的群體形象,就是眾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向賢彪)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