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劉義慶在《世說新語》中記載了殷仲堪節儉的故事。
殷仲堪既為荊州,值水儉。食常五碗盤,外無余肴。飯粒脫落盤席間,輒拾以啖之。雖欲率物,亦緣其性真素。
殷仲堪經常教育自己的子弟:“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平昔時意,今吾處之不易。貧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爾曹其存之!”
殷仲堪能做到權重不棄操守,官高不棄本初,已經很難得。不但自己作出表率,而且諄諄教誨子弟牢牢記取,更為可貴。
歷史發展滾滾向前,總有“為官之道”值得謹記:那就是不管官位做得有多大,地位升得有多高,都不能“登枝而捐其本”。
古人云:“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對為官者來說,本和道就是心中有戒、擔當為民,廉潔自律、公私分明,志向恒定、淡泊寧靜等品德操守。倘若本根不搖,則枝葉必定繁茂。一旦登上高枝就丟棄本來,則必定失去根基、無所依托,不是高處跌下,鼻青臉腫,就是迷失自我,不知所終。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讀這首詩,往往會使人感受到詩人李紳的勤儉和樸素。然而,就是這個作《憫農》詩的人,發跡之后卻最不憐農、不惜農,濫施淫威,生活奢靡,每餐宰殺300只雞只為吃雞舌。最后還結黨營私,落了個“削紳三官,子孫不得仕”的處罰。可見,不守本心,人生必會跑偏。
我們都知道,山濤與嵇康都是“竹林七賢”中的人物。他們起初是很要好的朋友,都喜歡老莊哲學,崇尚縱情山水、自由自在、無為而治。后來,山濤攀援汲引,當上了司馬家的官,不僅自己為虎作倀,還要拉志向不移的嵇康做官。結果,嵇康寫下千古名篇《與山巨源絕交書》,痛斥了山濤“非吏非隱”的虛偽做派,表達了不同流合污的堅定決心。浩浩青史,嵇康因“志高文偉”而千古流芳,山濤之流卻因背離根本而被后人詬病。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如果做官者心中無戒、不守本色,做不到篤定志向、敬終如始,就會讓歷史的悲劇重演。
黨的十八大以來,被查處的官員往往會寫出一份懺悔錄。在這份懺悔錄上,很多人都會談道,他們曾在黨旗下宣過誓、立下美好的志向,也有過一段清廉勤儉的歲月。后來,卻因貪欲之心過盛,登上高枝丟了根本,導致伸了手、違了規、濕了鞋,成為前后不一的“兩截人”。
俗話說,慎終如始,則無敗事。一名黨員干部離初心遠了,也就離靈魂遠了,離信仰、理想、宗旨、黨性、政德等“本和道”遠了。一個人沒有了靈魂,沒有了“根和本”,還能走多遠?很多前后不一的“兩截人”給出了答案。
《論語》有云:“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固本培元才能行之久遠。黨員干部一輩子堅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就能保持良好的形象,走得很遠很遠,直到走進群眾的心里。譬如焦裕祿、谷文昌、楊善洲、廖俊波、楊業功,等等,他們因篤定信仰、初心不變,前后一致、始終如一,留下不朽的德業功業,傳下美好的政績政聲。
與此相反,如果只想光宗耀祖,官職一升就忘乎所以,不知姓甚名誰,只知道驕奢淫逸、武斷專行,那些應該堅守的本色和本真就不知會跑到哪里去!到頭來,除了留下一份懺悔錄,還能留下什么呢?!
近年來,我們黨反復強調不忘初心。對于初心,很多人認為“虛無縹緲”,好像與己無關。殊不知,初心即本心,古人所說的“本和道”,它表現在點點滴滴、一言一行、事事處處。誰須臾離開初心一步,誰就可能立馬出丑。堅守初心,不離根本,這是黨員干部干凈干事、擔當有為的重要前提,也是實現人生價值、贏得口碑的根本保證。
不忘初心,成就大我。是跑偏脫軌,還是跑到終點,取決于是否永葆一顆初心。是為戒!(桑林峰 唐海輝)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