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陳勁松,安徽省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室副主任,江淮文史雜志社執行副社長、副主編
壽州孫氏可謂人才濟濟,在政壇、商界、學界、藝術領域多有建樹。回顧孫家的歷史,可以說這是一部典型的中國家族史,由基層上升,最終全面融入上層社會的各個方面。細而究之,就會發現孫家的成功和日常的家教家風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嚴格要求,提升自我,順應潮流,精準把握,相時而動,這是貫穿孫家由官宦之家——面粉大王——金融大王的一條主線。孫氏家訓無甚高論,所列皆是人們日常行為應當遵循的準則,入世、入情、入理,如忠孝之道、長幼之序、交友之道、持家之法,雖淺白易懂,但對社會把握精準,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從而成全家族的昌盛繁華。這恰是當今社會建設需要借鑒的。
屠筱武,安徽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原主任
壽州孫氏家訓十條,涵括了敬祖宗、孝父母、和兄弟、睦宗族、厚鄉鄰、戒奢靡、崇勤儉、敦品德、重耕讀等諸內容,“皆修身齊家之事”,反映了古代士大夫以儒家為代表的治家理念。
南朝儒家學者皇侃提出“家風由父”,認為族中長輩對形成良好家風具有決定性作用。身居帝師高位的孫家鼐深諳此理,他平時低調內斂、自奉儉約,舉凡回鄉探親,從不張揚,繞道微服,不擾鄉民;辭官返鄉,為培育鄉里后生,悉心興辦學堂,并親自授課;他不為子侄安排官職,訓斥仗孫府之勢欺人的種田漢子并引以為戒嚴格約束家人和族人。孫家鼐的倡導和示范,產生了重大影響,族中子弟無不兢兢業業、不敢稍懈,唯恐發生有損家聲之事。這對當今領導干部管好家庭、管好子女、管好身邊人也有現實的啟示作用。
這十條家訓中,有不少誡言警句,如“勿恃強凌弱,勿以智欺愚”、“居心要存仁厚,勿事殘刻奸巧”、“敬師傅,親正人”等,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我們培育新時期的良好家風,仍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