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今年以來,淮南市積極探索智慧巡察路徑,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巡察監督深度融合,通過建立協作機制、共建分析模型、共享篩查成果,不斷提升巡察監督的精準性和時效性。
智慧巡察的高效運轉,離不開堅實的機制保障。淮南市委巡察機構強化與市紀委信息技術室的協同聯動,構建覆蓋“巡前研判”“巡中攻堅”的數據共享體系。巡前主動對接獲取基礎信息比對模型,科學劃定監督“疑似問題區”,為巡察進駐提供精準靶向;巡中聯合開發個性化監督模型,實時跟蹤、動態分析重點風險領域,提升發現問題的深度和廣度。通過邀請市紀委信息技術室負責同志擔任不駐組的巡察組副組長,以“線上+線下”方式全程參與指導,為巡察工作裝上了“智慧大腦”,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
聚焦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市委巡察辦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室的數據資源優勢與巡察組的專業監督優勢,共同推進信息比對模型的開發與優化。巡察組結合現場發現的風險點,對敏感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和關聯分析,及時與信息技術室會商研判,相繼共建并應用“公職人員涉嫌違規領取套取補貼”“公職人員酒醉駕”等13個專項監督模型,有效拓寬了問題發現渠道,大幅提升了巡察監督的效能。
在殯葬領域專項巡察中,淮南市委巡察機構通過對某區殯儀館2019-2020年項目投標公司的投資人及股東數據進行深度分析,發現某中標公司與其他投標公司存在相互控股及管理關系,涉嫌串通投標,及時鎖定問題線索。在十一屆市委第九輪巡察中,通過建立出入境證件備案登記異常、公職人員行政拘留等6個模型進行數據比對,產生預警信息91條,基于預警和深入核查,及時形成并移交問題線索3件,為巡中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撐,讓巡察利劍更加鋒利。
“科技賦能是提升巡察質效的關鍵路徑,我們用信息化手段讓監督之網越織越密、巡察利劍越磨越利。下一步,要持續深化技術與業務的融合創新,把‘智慧’二字貫穿巡察全過程,以更精準的發現、更高效的處置回應群眾期待。”市委巡察辦負責人表示。(淮南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