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楊某某已經去世一年多了,怎么還在領取最低生活保障?”淮南市田家庵區紀委監委工作人員在對最低生活保障發放情況進行大數據監督對比時,發現了一些疑點。區紀委監委立即對該預警信息開展核查。初步核實發現預警信息屬實,時任鎮民政所所長審核把關不嚴,致使超期發放楊某某低保金長達13個月。區紀委監委依規依紀依法對該民政所所長追責問責,并督促追回超期發放的最低生活保障金。
針對民生資金發放中的“跑冒滴漏”現象,區紀委監委聯合民政、殘聯等部門,聚焦“死亡超發”、“重復享受”等典型問題,精準搭建監督模型,歸集比對數據59萬余條,構建“死亡即停發”“重復應退回”等預警規則,實現民生資金流向全周期監控。
“我們以模型為切口,既查資金發放末端的違規問題,也溯管理源頭的責任缺失。”區紀委監委信息中心工作人員介紹。
在特困供養與殘疾人補貼重復領取監督模型運行中,系統不僅篩查出重復申領問題,還暴露了個別街道未嚴格執行動態核查機制,未及時加強對相關文件的學習,導致補貼資金被違規套取的問題。針對此類問題,區紀委監委堅持一查到底,既查預警信息表現出來的履職問題,又查背后可能存在的風腐問題,通過個案精準切入,對相似問題進行“掃盤式”調查,做好總結,避免類似問題再次發生。今年以來,田家庵區大數據監督模型累計生成預警信息119條。通過分類處置,立案4人,批評教育3人,談話提醒1人,挽回資金26332.8元。
“民生資金是‘保命錢’,更是‘民心賬’。下一步,區紀委監委將把監督模型拓展應用至醫保社保等群腐領域,通過‘解剖一個問題’實現‘治理一類問題’,讓科技賦能持續釋放監督效能。”區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表示。(淮南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