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陳毅同志曾說過:‘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這組泥塑作品展示的就是淮海戰役背景下,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支援前線的場景。看,神情堅定的百姓們用力地推著載滿物資的小推車,額頭青筋凸起,眼神中透著對勝利的渴望和無私的奉獻。”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古城石板街民俗泥塑藝術館里,一組廉潔主題的泥塑作品《小推車》吸引了石板街上的游客們。
淮北是淮海戰役的主戰場,泥塑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這片紅色沃土上,淮北市紀委監委一直堅持在紅色文化教育中傳承黨的廉潔基因。紅色文化和非遺技藝通過一抔黝黑的泥土,便揉出了一段淮海戰役小推車支前的微觀歷史,體現了黨員干部群眾萬眾一心跟黨走、一往無前勇爭先的精神。車輪滾滾向前,初心使命永恒,這組泥塑作品是該市探索非遺賦能廉潔文化的一個縮影。
淮北市紀委監委充分利用淮海大地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深挖紅色遺跡、文物古跡、非遺技藝等文化資源蘊含的廉潔精華,推動廉潔文化古今交融、廉潔思想代際傳承,不斷擦亮淮北“非遺廉著千萬家”廉潔文化品牌。使傳統非遺技藝和新時代廉潔文化相互滲透、交相輝映,在實現非遺活態傳承同時,讓風清氣正浸潤人心。
“我們積極探索和拓展非遺廉潔文化載體,打通非遺廉潔文化的‘末梢’,讓廉潔文化更貼近群眾,貼近生活。”淮北市紀委監委宣傳部負責同志介紹說。剪紙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優秀代表,深受群眾喜愛。走入杜集區朔里鎮礦業社區“廉心剪紙”活動現場,一張輕薄的紅紙,一把靈巧的剪刀,一幅幅構圖精妙、“廉”意深遠的非遺剪紙作品映入眼簾。其中一幅名為《警鐘長鳴 廉在心中》的剪紙作品吸引眾多群眾圍觀點贊,畫面整體造型是一口警鐘,鐘身線條流暢而剛硬,鐘的正中是一個規整的正方形,正方形之中一個醒目的“廉”字,寓意“方正規矩 廉在其中”。淮北非遺剪紙傳承人祖戈良向社區居民介紹每一幅剪紙作品蘊含的廉潔意蘊,“此次活動,嘗試為非遺剪紙藝術賦予了廉潔內涵,讓廉潔理念深入人心、融入百姓日常。”活動結束后,這些非遺廉潔剪紙作品都送給了社區居民,廉潔之花就這樣飛入了千家萬戶,以剪紙為媒,揚清風正氣,頌廉潔之美。
淮北被稱為運河故里,人文底蘊厚重,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現已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四級名錄體系,有1個國家級項目、18個省級項目、95個市級項目。淮北市紀委監委以非遺文化為小切口,積極探索在非遺傳承“守藝”和創新中不斷融合廉潔文化元素,賦予非遺更深厚的廉潔文化內涵。集成優秀非遺資源,深入解鎖非遺中的“廉密碼”。靈活運用短視頻、戲曲、面塑、泥塑、剪紙、根雕等文藝創作形式,精心打造可聽、可觀、可感的非遺主題廉潔文化作品。如淮北師范大學原創歌劇《向前》,深入挖掘了皖北民歌和地方戲曲等非遺元素,在唱腔和合唱編配中融入了如淮北花鼓戲、泗州戲、淮北梆子戲的藝術特色,不僅重現了淮海戰役期間的革命歷史,還通過藝術形式弘揚了愛國主義精神,傳播了廉潔文化。截至目前,已創作《清風漆扇》、相城古琴《琴書—論廉政》、淮北墜子《小推車的故事》、泗州戲《劉胡蘭》等系列非遺類廉潔文化作品,獲得黨員干部群眾的一致好評。
“我們將繼續探索‘廉潔+非遺’新路徑,將‘非遺’老手藝與‘廉潔’新表達融合,從代代相傳的‘非遺’技藝中提煉廉潔精華,講好廉潔故事、傳播廉潔聲音,不斷豐富廉潔文化形式載體,打造立體式沉浸式廉潔文化建設矩陣,持續提升廉潔文化的浸潤力、覆蓋面和辨識度。”淮北市紀委常務副書記、市監委副主任韓海林說。(淮北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