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夏季是溺水事故的高發期,原本放置在五合村東家沖水庫的救生繩卻不見了,請相關部門盡快配齊相關救生設施。”近日,廣德市楊灘鎮五合村村民黃大姐通過基層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平臺(以下簡稱平臺)提出了“要求配齊防溺水救生設施”的訴求。
接到投訴件后,楊灘鎮紀委高度重視,立即將該投訴件轉交至五合村村委會辦理,并督促村“兩委”工作人員立即前往現場排查解決問題。
“為有效防止溺水事故的發生,一直以來,我們都本著‘預防為主’的方針開展各項工作。比如,我們在轄區內各水域放置救生繩、救生衣、救生圈等防溺水救生設施,但由于這些設施基本都是露天放置,方便群眾日常取用,所以偶爾會出現個別水域救生設施丟失的情況。”排查核實后,工作人員一邊說明原因,一邊安排其他人員及時在該水庫放置新的救生繩,并認真檢查原有的救生衣、長桿等設備,確保都能正常使用。
救生設備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馬虎。為切實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線,鎮紀委舉一反三,一方面督促鎮村河長加強巡河力度和頻次,全面排查各水域警示牌和救生設施配備使用情況,確保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將溺水安全隱患化解在萌芽狀態;另一方面督促各村、社區工作人員,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綜合利用微信群、宣傳欄、“鄉村大喇叭”等載體,強化宣傳教育,營造共同筑牢“防溺生命線”的良好氛圍。
“安全設施配齊后,我們也放心了,平臺處理問題真是高效便捷,我感到非常滿意!”接到鎮紀委工作人員的回訪電話時,黃大姐贊不絕口。
據悉,自平臺正式上線一周年以來,該市各級紀檢監察機構將平臺作為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重要抓手,立足監督首責,通過“督辦+回訪”機制,形成問題閉環辦理,最大限度保障群眾訴求得到高效解決。同時,堅持舉一反三推動問題源頭治理,充分發揮以點促面、紓困解難的作用。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以問題導向,深化標本兼治,以小切口、實舉措推動解決群眾煩心事憂心事,切實發揮平臺便民、惠民、利民的作用,努力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宣城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