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十一屆市委以來,我們始終堅持以政治巡察為重點,進一步強化以巡促治要求,增強對村(社區)黨組織的巡察質效,確保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在基層落實落地。”淮南市委巡察辦負責人表示。
做好政治偏差的“除法”,突出監督重點。在推進巡察向基層一線、群眾身邊延伸的過程中,把“三個聚焦”與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結合起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真正做到人民群眾反對什么、痛恨什么,就重點巡察什么、糾正什么。巡前充分研判資料,細化實施方案,將因客觀原因導致的工作程序不規范等業務問題從巡察監督內容中去除,確保在有限的駐點時間內有目的、有方向地發現主要問題。堅持“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結合基層工作實際,制定了《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巡察監督重點清單》,將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水電路燈等基礎設施建設,生活垃圾處理、改廁等人居環境,居民養老、低保救助等惠民利民政策落實等9大重點方面細化31條監督檢查指標,作為對鄉鎮、村(社區)巡察監督重點,真正發現、解決老百姓的難心事、揪心事、煩心事。
做實優化流程的“減法”,提升工作效率。該市在對村(社區)巡察程序簡化上進行了積極地探索,本著務實高效、簡便易行的原則,制定了區別于巡察市縣(區)直單位的《村(社區)巡察工作操作指引》,編印了《村(社區)巡察工作操作手冊》,對巡察工作流程進行簡化,將51項市縣巡察工作流程縮減到36項,視情簡化巡察進駐、見面溝通、聽取匯報、民主測評等環節,控制召開座談會、查閱資料的時間。指導縣區巡察機構結合基層特點和村(社區)實際,采取更接地氣、聚人氣的方式精簡工作流程,如潘集區將座談了解與下沉走訪相結合,在田間地頭、村頭小店等村民聚集地,邊幫群眾干活邊與群眾交流,既節約了時間、摸清了問題,又溫暖了民心、了解了民意。
做亮創新方式的“加法”,吸引群眾參與。組織方式上因村施策,綜合考慮巡察力量、任務、村情、社情等因素,打好常規巡察與專項巡察、延伸巡察的“組合拳”。對鄉村振興惠民政策落實重點村開展專項巡察;對經濟體量大、問題較多的鄉鎮、街道提級巡察;對問題反映較少、情況較好的鄉鎮、街道延伸巡察;對基礎較好、情況簡單村(社區)快進快出,重在傳導從嚴治黨就在身邊的強烈信號。工作方式上依靠群眾。該市在實踐中初步總結了“12345”群眾工作法,即一必開(村民代表座談會),二必查(黨建、村務),三必訪(老黨員、困難群眾、鄉賢能人),四必談(工程建設項目、村集體資產、惠農利民補貼發放、村務公開及監督),五必到(所有自然村、民生實事工程、鄉村振興產業、文化中心、在村企業),并在巡察工作中探索推行,不斷完善。宣傳方式上發動群眾,將巡察過程與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惠民利民政策等相結合,發動群眾積極反映問題,共同查找上級決策部署在村(社區)貫徹落實中的落差、偏差和溫差。如八公山區在超市門口設置開放式信訪接待點,讓普通群眾在上街買菜的過程中就能直接向巡察組反映問題。
做足成果運用的“乘法”,推動標本兼治。堅持把推動解決問題作為村(社區)黨組織巡察工作的落腳點,完善各部門整改責任清單,健全日常監督責任機制,凝聚鄉鎮(街道)、村(社區)黨組織、市縣(區)直相關部門、紀委監委、組織部、巡察機構合力,化指為拳,徹底將巡察反饋問題整改到位,讓群眾切實共享改革和各項政策紅利,增強對巡察工作的認同感、獲得感、幸福感。堅持把整改反饋問題作為改進村(社區)黨組織工作質效的著力點,做到“急”的事情當場辦,對個別群眾反映強烈、情況簡單明了、村(社區)能夠解決的一般性問題,當場反饋限期辦理;“難”的問題聯動改,對村(社區)自身難以整改的問題,建立“鄉鎮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督促鄉鎮(街道)和縣(區)至相關職能部門聯動解決問題;“深”的矛盾長久治,對一些普遍性、傾向性問題,積極開展專項治理,建立健全機制體制,夯實基層治理體系。(淮南市紀委監委)
手機站
客戶端
微信
微博
版權所有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安徽省監察委員會 | 未經許可禁止復制或鏡像
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郵政編碼:230091
ICP備案:皖ICP備07004725號-31
安徽新媒體集團技術支持
請輸入驗證碼